1925年春,学校根据社会的需要和同学之要求,经行政院议决,在文、理、商、心理四科外,添设社会科学科,于秋天设该系,推何葆仁先生兼任系主任。

1929年秋,学校遵照教育部规定,设立各学院,该系归入文学院。当年注册学生有70余人,在各高校社会学系中,人数最多 。

1939年改属法学院,直至解放。抗战期间,抗战期间该系在上海补习部仍隶属文学院。

1941年8月,该系成立社会研究室,由系主任言心哲任室主任,编辑社会学及社会事业丛刊,发行《社会事业与社会建设专刊》,与系社会学会合作组织农村生活、抗属生活、工人家庭状况和北碚棚户等调查。

1949年秋,同济大学哲学系并入复旦大学,在该系内分设社会学组和哲学组。

1951年秋,东吴大学社会学系被撤销,15位同学转入复旦大学。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同年夏复旦大学社会学系亦被撤销。尚未毕业的学生转入其他系或转学,教师除刘咸、胡曲圆和严北溟留校任教外,其他均先后调离复旦。

1979年春,邓小平提出“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以及世界政治的研究,我们过去多年忽视了,现在也需要赶快补课”后,我国社会学走上了恢复重建道路。当年5月,哲学系根据学校的意见,安排讲师刘豪兴转向从事社会学教研,并开展该系的恢复重建工作。

1981年选派77年级本科生范伟达、周雪光和郭申阳前往南开大学社会学专业班学习一年,并留校任教。

1984年9月,经学校同意,哲学系成立社会学教研室。

1986年11月,教育部批准哲学系设立社会学专业。

1988年10月11日,校长谢希德主持校长会议,听取了该系筹备小组工作情况汇报,讨论并批准成立该系,由田汝康任主任,黄海泉为副主任(1989年6月后,田汝康教授多年在国外访问讲学,系务工作由黄海泉全面负责,黄海泉退休后,1992年系务工作由刘豪兴、戚进勤负责)。

1993年初,学校为了使该系和人口研究所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将两者合并,形成一套班子,一系一所的建制。由彭希哲任主任,阎嘉陵、戚进勤为副主任。次年系所隶属法学院,任命范伟达、陈家华为副主任。

1995年11月,社会学系重又独立建制,由谢遐龄任主任,朱国宏、于海为副主任,此后刘豪兴和顾东辉先后担任副主任。

2000年11月法学院重建,该系成为直属学校的系。

2004年11月16日,学校发文将社会学系与人口研究所合并,组建该院,撤销原两个单位建制。12月19日学校召开该院成立大会,校党委书记秦绍德、校长王生洪、党委副书记彭裕文和副校长蔡达峰出席。彭希哲教授任院长,张乐天、梁鸿为副院长。 新建社会工作学系、社会管理与社会政策系,同时恢复重建创设于1923年的心理学系。

2005年 在人口研究所的基础上组建社会管理与社会政策系。

2014年 新建人类学民族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