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是一个以社会学一级学科为主,兼有心理学、公共管理、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等多学科交叉优势的学院。现下设四系两所:社会学系,社会工作学系,心理学系,社会管理与社会政策系,人口研究所,人类学民族研究所。建有社会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复旦大学社会学学科为“985工程”、“211工程”、“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上海高校一流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社会学一级学科被评为A类。据ESI指标,本学科部分领域已达国际先进水平。据2015-2018年QS世界大学排名,复旦大学社会学学科位于世界前51-100位,在亚洲地区位居前十、中国大陆地区前三。
| 历史沿革 |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成立于2004年11月,是在原社会学系和人口研究所的基础上建立的。
复旦大学社会学系创建于1925年。建系之初,研究和教学就涵盖了社会学理论、社会心理学、人口研究、社会工作、社会政策、社会保障等领域。孙本文、应成一、言心哲、雷洁琼等曾在本系任教。 1988年恢复重建。
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由1979年成立的经济学系人口研究室发展而来,1984年正式建所。吴斐丹、桂世祚等曾在本所工作。
2004年原社会学系与人口研究所合并建院,在保留社会学系、人口研究所建制的基础上,新建了社会工作学系、社会管理与社会政策系,恢复重建了心理学系。2014年,在社会学系2006年设立的人类学教研室基础上,建立了人类学民族学研究所。
建院至今,彭希哲、梁鸿、刘欣先后任院长,沈兰芳、严峰、顾东辉、尹晨先后任分党委书记。
| 办学理念 |
本院以“崇尚学术,求索真知;明德新民,止于至善”为办学宗旨。
本院强调以学术立院,注重营造追求真理、尊重学术和人才的氛围,致力于形成有全球视野并具中国特色的学派。努力做到对真理的追求有人文情怀,对学理的探索有跨文化比较视野,对学术的研究有社会现实关怀。致力于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亚洲有较大影响力、世界有较高知名度的引领性学术研究中心之一。
本院强调以育人为天职,致力于成为对国内青年学子最具吸引力、对海外青年学子有较大吸引力的人才培养中心之一。
本院努力服务社会,致力于成为国内具有较大影响的政策咨询中心之一。
| 学科设置 |
本院拥有完整的社会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心理学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在社会学一级学科下,设有社会学、人类学、人口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工作学、老年学等二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设有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二级学科博士和硕士点,社会管理与社会政策二级学科博士点和社会保障二级学科硕士点;设有社会学、社会工作、心理学三个本科专业,以及公共事业管理(社会管理方向)本科第二专业。
本院设有应用心理硕士(MAP)、社会工作硕士(MSW)专业学位点,全英文中国研究硕士项目,以及与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合办的复旦-华大社会政策硕士(MSP)双学位项目。
| 师资队伍 |
本院现有全职教学科研人员76位,行政人员11位。在教学科研人员中,有教授35位;超过1/2的教师从海外世界名校获得博士学位。
现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2位、青年拔尖人才4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位,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人才5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位。有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2位、领军人才2位、曙光学者5位、晨光学者5位,社科新人4位、浦江人才约30位。
本院多位教师担任中国社会学会、中国人口学会、中国社会工作学会、中国教育社工协会、上海市社会学会、上海市社会工作者协会、上海市心理学会、上海市社会心理学会等学术团体的领导职务,担任国家部委或上海市决策咨询顾问。
| 方向领域 |
本院形成了六个相互渗透又各具特色的主要学科方向。
(1)社会转型与社会学理论:注重以理论创新为导向的经验研究,形成了注重制度分析的特色;在社会学理论、社会分层与流动、社区研究、文化与宗教、新媒体与社会等领域里,都取得了原创性贡献,有较高的知名度。
(2)人口与社会发展:注重对人口与综合国力提升、人口与健康、基于人口结构转型和人口流动的社会政策研究;在人口政策、老龄化应对、人口迁移与城市化研究、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等中国人口科学相关领域里居于引领地位。
(3)人类学与日常生活实践研究:注重基于田野体验的民族志研究;在医学人文与健康实践、语言人类学、族群与文化认同、边疆民族研究、民间宗教研究等方面的成果,在学界有较大的影响。
(4)社会心理与社会认知:注重基于实验法的社会心理与社会认知研究;有关转型期社会公平感、社会心态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
(5)社会政策与社会治理:在医疗体制、社会性别主流化、户籍制度改革及社会风险管理等方面,提供了重要决策咨询。
(6)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注重对医务和老年社工、社工机构评估的研究;为社会工作和社会保障的深入研究奠定了扎实基础;为社工实务与社会福利事业提供了指导。
在“双一流”学科建设中,社会学一级学科已被纳入复旦大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规划。在学校一流学科建设总体规划指导下,本院将按照“一个学科、六个方向、两个重点领域、两个支撑平台”的基本思路开展学科建设,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推进本院各学科全面发展。本院不同学科凝聚共识,把重点集中在社会学一级学科的发展上,以社会学一级学科为主体并充分发挥本院心理学、公共管理、人口资源与环经济学的学科优势,围绕着“社会转型与社会学理论”“人口与社会发展”两个重点领域开展研究;凝聚各主要学科方向的力量、发挥交叉优势,以“社会转型与治理研究中心”及“人口与发展政策研究中心”为支撑平台,促进各学科方向之间更加深入的合作。
本院在社会学理论、社会分层与流动、社区研究、文化与宗教、教育与健康、新媒体与社会、人口与城市化、老龄化与生育政策、社会态度与社会认知、社会福利与政策、医务与家庭社会工作等领域里,都取得了有重要影响的成果。在过去大约10年间,社会学一级学科发表于SSCI/CSSCI期刊的论文数量、ESI 高被引论文数量、出版专著情况,均在国内同类学科中位居前列。教师和研究生获国际、国内科研奖项、荣誉称号数十项,主持国内、国际基金项目百余项。本院教师主编的连续出版物有《社会学刊》、《复旦发展与政策评论》、《复旦人类学评论》、《复旦社会工作评论》。
| 人才培养 |
本院以培养相关专业的高级人才为目标,使所培养的学生有理想、有理性、会独立思考、有全球视野;有较强的学术创新意识和独立科研能力;具备运用相关专业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成为在海内外学界及政商各界有优秀声誉的引领性人才。
本院已形成了较完善并与世界一流大学大体相当的人才培养体系。现有在校本科生400余人,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140余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340余人,博士学位研究生120余人。已培养本科生3000余人,硕士博士研究生1000余人,校友遍布世界各地。所培养的毕业生以创新意识强、专业基础扎实、有国际视野、工作能力突出、富有团队精神、综合素质优秀而受青睐。
| 国际交流 |
本院注重国际交流,已与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加州大学贝克莱校区、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波士顿大学、加拿大女王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20余所世界名校,建立了互派访问学者、学生或合作研究的项目。
| 平台服务 |
本院建有十余个国家部委、上海市以及校级研究基地、平台和中心。建有先进的社会调查实验室、社会工作实验室、心理学实验室、社会政策模拟实验室以及多个调查研究和社会实践基地。这些平台、中心和基地,以社会转型与社会治理为主线,在引领学术发展、政策制定、社会风险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所开展的上海社区研究(SCS)和长三角社会变迁综合调查(FYRST)项目,为学科建设和社会服务提供了重要支撑;向国家和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和有关部门提交了大量决策报告,发挥了重要咨询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