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机制及推进战略研究”开题论证暨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

发布时间:2021-06-10浏览次数:732

      2021年5月29日,由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桂新主持的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机制及推进战略研究”开题论证暨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文科楼919会议室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发改委、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以及复旦大学等高校和机构的专家,围绕项目组拟定的研究设计和构想,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讨论,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会议开始由项目首席专家王桂新教授主持。王桂新教授首先说明本次开题采取线上、线下两种形式举行,并介绍了线上、线下参会嘉宾和课题组主要成员。复旦大学文科科研处处长、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顾东辉教授,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刘欣教授先后致辞,对王桂新教授又一次中标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表示祝贺,对各位嘉宾百忙之中参加本次开题论证暨学术研讨会表示诚挚感谢。顾东辉处长表示,期待各位专家的宝贵意见和真知灼见,学校文科科研处将为项目开展做好后续支持和服务工作,预祝项目取得圆满成功。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院长沈可教授主持课题汇报环节。项目首席专家王桂新教授围绕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科学内涵、我国城镇化高质量发展问题展开,全面介绍了项目的研究目的、研究内容、框架设计,以及本项目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王桂新教授从平等发展、共同富裕思想出发,指出“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就是坚持以人为核心,特别是能保证农村人口具有平等发展权、城市权利获得权及流动性,可实现“完全迁移”和“完全城镇化(市民化)”,并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城镇化。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不仅是保证农村人口具有平等发展权与城市权利获得权的基本要求,而且也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目标。

      根据项目总体设计思路,各子课题负责人分别汇报子课题的研究设计。上海社会科学院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研究室主任王红霞研究员,负责“农村影响人口城镇化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子课题。王红霞研究员认为,在城乡二元体制下,农村人口与农业和农村关系的具体实践形态和变化是衡量城镇化质量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因此本子课题拟立足农村地区,聚焦三大问题:第一是农民阶层和规模变化及其城镇化发展特征;第二是农村土地城镇化对农民城镇化的影响;第三是如何促进农村人口城镇化高质量发展。

      上海社会科学院原常务副院长兼经济研究所所长左学金研究员,负责“城市影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子课题。左学金研究员指出,该子课题研究目标,一是揭示城市影响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二是研究形成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的新路径和新机制,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他把影响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制度因素归纳为劳动力市场体制、基本养老保障体制、基本医疗保险体制、义务教育体制、城市规划与治理等五个方面,并将主要对这五个制度因素及其作用机制进行深入分析。

      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张力教授负责第三个子课题“农村-城市人口迁移、权利流动(可携性)与新型城镇化机制探讨”。该子课题有三个研究目标:一是从权力流失角度评价城市权力可携性水平;二是探讨影响城市权利和经济利益平衡因素影响流动人口城市权利可携性的程度及方式;三是提出提升流动人口市民化水平的治理方略。研究将围绕城市权利可携性水平的测度、城市权利可携性水平的制约因素等两方面的主要内容展开。

      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潘泽瀚副教授代表第五个子课题负责人王桂新教授,汇报“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近期目标及推进战略研究”。该子课题主要研究分为三部分:第一根据前面子课题所研判的不同权利的流转范围、不同权利获得的可能性、范围统筹的可能性,对我国未来人口城镇化的发展进行多情景、多方案预测;第二是在前面情景预测基础上,设定“十四五”期间及近十年人口城镇化发展的多层次规划目标;第三是结合不同权利流动的属性,提出我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战略及实现前述目标的相关政策建议。

      项目开题论证与研讨环节,由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张力教授主持。七位参会嘉宾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先后对课题进行了评述与研讨。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学部委员蔡昉研究员认为,城镇化是一个国家现代化重要的、有机的组成部分,以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则恰恰体现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着眼于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本项目可以探讨几个问题:第一,中国14亿人口超大规模的现代化兼具挑战与机遇,如何缩小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两个城镇化率之间的差距,具有重要意义。第二,户籍制度改革,需要从公共服务供给、央地关系、财政能力等角度打破壁垒。加大人口、劳动力的流动力度,改善城市劳动力供给,发挥几亿农民工的需求侧贡献,带来实实在在的改革红利。第三,如何避免城镇化推进过程中的二元社会结构、二元劳动力市场等问题,建议发挥多学科交叉优势,在共同富裕的大框架下做一些贡献。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研究员充分肯定了课题研究设计、研究视角及关键问题,并提出四点建议:第一,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关键是提高城镇化的质量,走高质量的城镇化;第二,中央已经明确到2035年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这就是权利平等的问题,需要研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未来城镇化格局的影响;第三要考虑的问题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制度下,对行政区划的优化,应该采取怎样的政策。第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涉及到的核心是人口迁移,未来农村的人口还会减少、不断往城里迁移,农村将持续面临人口老龄化、村庄空心化等问题,未来城乡基础公共服务要根据城镇化率、城乡人口的分布等进行优化,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史育龙研究员认为,项目总体设计及研究框架有创新性,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要深化、细化对人的研究,要区别已有研究,提升对“以人为核心”的理解。关注城镇化对应群体。区分不同区域、不同生活环境、不同需求人群及其迁移选择策略和影响因素。第二,建议项目强化对战略举措的谋划,既要解决认识问题,也要解决实践问题,提出有价值的战略性举措。深入探讨户籍改革的目标、城市权力需求与供给平衡,突出带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政策建议。第三,希望项目能够注重过去、现在和未来三者之间的衔接,重点放在现在和未来。对最新的七普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校验不同来源数据,评估中国城镇化发展水平、发展变化等基本问题,体现项目的时代感,使项目有更好的政策启示或者决策支撑的价值。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守英教授非常认同本项目的研究主线围绕怎么样实现农民完全城市化权利展开,通过农民城市的权利讨论农民城市化问题。提出几个讨论的问题。第一,农民城市权利的衡量有两个要讨论的问题,一是城市进一步落实什么权利和进一步完善什么权利。系统把握子课题之间的关系,构造实现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和城市权利体系或权力指数。第二,项目需进一步对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进行学理化阐述,对“十四五”期间新的变化需要进一步关注。第三,未来人口空间分布格局与实现权利路径有很大的关联性,权力实现要与未来城镇化空间格局相匹配。第四,项目设计的创新是紧紧围绕农民城市权利的获得构建新型城镇化机制展开,同时也要考虑权利的实现是以要素市场之间的配合为前提。在设计和讨论权利实现时要把权力实现和跟整个要素市场改革同步起来考虑。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顾朝林教授充分肯定了总课题及子课题的创新性。课题将本地化、国际化衔接在一起,提出农民阶层、城市权利等概念具有新意。王红霞研究员负责的子课题聚焦农村空间,提出了农民阶层等新概念,值得期待。如何平衡农村的现代化和生态环境是下一步城镇化进程中需要突破的。张力教授负责的子课题将城市权力,包括住房权力、公共设施权力等概念放入中国城镇化研究,也很有新意;未来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工城市权力赋予、城市革命等议题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中国的城镇化尚在进展阶段,还有巨大的能量尚未释放。城镇化是现代化的标志,城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把双刃剑。大城市城市化趋势势不可挡,不能用行政力量制约。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传江教授首先祝贺王桂新教授团队从近二十个投标团队中脱颖而出。刘传江教授重点提出以下看法:第一,城市化、农民工问题是各国发展中的共性问题,也是具有中国特殊性的城市化问题。对中国城镇化问题和理论的阐释、研究和传播,也应该具有国际视野。第二。对五中全会进行阐释,不仅要满足对中国城市化现象的一种解释、预判,同时要提供相应的公共政策建议,在理论上体现出学理价值。第三,项目研究设计中提出的几个问题都是以人为核心城镇化研究的关键问题,如城市权利的可携性的问题,新时代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问题等。项目还可以考虑城市发展能级提升与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关系,城市能级提升过程中对经济、社会、生态管理承载力进行探讨。

      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梁中堂研究员认为研究设计前期工作充分、各部分之间逻辑严密。提出几点建议:一是项目设计已经走到比较深入的城镇化研究阶段。希望更加明确新型城镇化的概念和范畴。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新”不是体现在传统的自然经济方面,而是要从全球范围内借鉴城镇化规律与经验;二是考察农村对城镇化进程的影响,重点要抓土地问题;三是农民工、流动人口城市权利落实不了的根本问题是户籍制度,可以从人口流动的形成和特殊性出发,对数亿的流动人口进行深入研究,让他们很快地在城市扎根落脚,是我国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最后建议课题组进一步思考认识新型城镇化的目标、道路、动力、障碍、过程等议题,进而形成研究战略。

      最后,项目首席专家王桂新教授对本次会议进行了简单总结。王桂新教授首先代表项目组向各位参会专家对本项目研究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表示感谢,并期待在项目研究过程中继续得到专家们的指导。开题之后,项目组将继续消化专家们的意见,进一步完善研究计划,在国家社科规划办及学校、学院的领导和支持下,齐心协力,密切合作,争取高质量地完成本项目的研究。在各位参会者的共同努力下,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机制及推进战略研究”开题论证暨学术研讨会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