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解析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 ——人口心理教师党支部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活动

发布时间:2021-06-10浏览次数:225

      2021年5月25日下午,社政学院人口心理教师党支部在文科楼1004开展了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活动,这是本支部开展的第二次“学党史 悟思想系列活动”。本次专题活动主要内容是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结合近期热点——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展开分析与讨论。陈志敏副校长作为该支部的联系人参加了本次支部活动。

      学习教育活动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是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人口问题相关论述。支部书记魏星主要介绍了《建议》中“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两个部分的阐述。建议提出,“……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培育养老新业态,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 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市生态修复、功能完善工程,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合理确定城市规模、人口密度、空间结构,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加强特大城市治理中的风险防控。……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和城镇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政策,强化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优化行政区划设置,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带动作用,建设现代化都市圈。”

      第二部分是围绕“解析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 推动十四五人口高质量发展”展开主题讨论。人口研究所四位教师党员结合自身研究成果与研究思考做了主题发言。


      彭希哲教授首先回顾了人口学科、中国人口生育政策的发展历程。中国人口学科发展和我党的人口政策发展结合紧密。复旦人口所积极参与并推动了中国生育政策的发展。在目前低生育率的现实下,可以推动有计划的自主生育政策。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中,应发挥全社会各个年龄层的合力,共同应对老龄化的挑战。

      任远教授认为“七普”以后的“人口热”是人口知识公众传播的良好社会契机,相关讨论也说明人口问题不只是和计划生育,也和人们的生活、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人口科学已经进入研究综合人口变动相关问题的发展阶段。关于未来的生育政策调整,应坚持建国以来党的生育政策的“初心”,对满足人们的生育需求和对生育过程提供服务和支持。 任远教授也讨论了人口政策和人口研究的关系,认为人口政策调整要有科学的学术研究做支撑,充分把握人口变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是开展符合国情的人口问题政策研究的基础。

      王桂新教授认为生育政策具有阶段性特点,中国长期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发挥其历史功绩后也应告一段落。人口普查是全面调查,数据质量一般是高于抽样调查的,人口普查数据汇总以后对以往年份人口数据进行调整也是常规做法。七普数据显示的63%常住人口城市化率高于预期,就近城市化以及行政区划变动两个因素可能是更为重要的原因。

      潘泽瀚副教授主要对七普流动人口规模激增进行解析。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卫健委所公布的历年流动人口规模,流动人口在2014年达到顶点2.53亿人以后开始缓慢下降。而七普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大陆地区流动人口达3.76亿,较2010年普查呈现高速增长。两类数据差异的原因可能是,一抽样调查中抽样框的偏差,二是“七普”调查质量提升。身份证信息纳入、智能终端填报等降低了调查误差,“七普”的漏登率仅为0.05%,普查质量得到相当大的提高。

      几位老师的主题发言引发了诸多思考,在严谨及轻松的氛围中各位党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最后陈志敏副校长做总结发言。陈志敏教授指出,本次支部活动主题围绕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展开,所讨论的人口规模、结构、空间分布等问题既是社会热点,也是关系到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问题。七普数据显示了中国人口发展的新趋势和和新变化,比如广东、浙江等地常住人口继续大幅度增长而同时东北地区人口减少,少子化、老龄化趋势更为严重。这些新形势未来发展前景如何,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如何应对,对政策制定提出了新挑战,也为我们指引了研究方向。未来学校会构建和支持研究平台,推动相关学科创新融合发展,为国家战略提供高质量智库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