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专题 | 社政学院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讲座第三讲——石磊教授:中国共产党对经济发展道路的艰苦探索及其理论总结

发布时间:2021-06-08浏览次数:624

为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社政学院组织实施了系列学习教育活动。5月18日下午,文科楼919室,社政学院组织了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讲座第三讲暨“明德新民”系列讲座第12期,主讲人是上海市委讲师团党史学习教育专家宣讲团成员、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公共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财政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石磊教授。讲座由社政学院党委书记尹晨教授主持,社政学院及高教所全体教职工和部分研究生学生代表参加。学院还在文科楼1029设置了分会场,学院本科生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也一起参与了学习。



重点阅读文献推荐…

石磊老师的讲座分为五个部分展开。

首先,围绕党史学习,石老师推荐了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0年版)、毛泽东《论十大关系》、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述专题摘编》(1994年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2014年版)等在内的10本重点阅读的文献。


土地问题 …

第二部分,石老师阐述了土地要素在中国共产党民本思想中的特殊地位,回答了新中国成立之初,百事待兴,为何先从农村土改入手这一问题。石磊老师从秦汉土地政策与朝代更替的关系开始讲述,结合我党民主革命时期“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经验,表达了农耕文明最主要就是要解决土地问题这一观点。


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 …

第三部分,石磊老师介绍了我国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的来龙去脉,回答了“建国之初,明知无钱,为何走上一条重工业主导型的发展道路?”这一问题。国民党统治时期,政治特权阶级掏空了国家的重工业资产,到中国共产党接管的时候,中国重工业的基础是一穷二白。朝鲜战争中,由于重工业基础的薄弱,志愿军付出极大的代价才换取了朝鲜战争的胜利,这些原因都坚定了中国共产党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决心。


治国必治水 …

第四部分的内容是治国必治水,石磊老师介绍了改革开放前,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开始的“团结治水”等治水措施。石磊老师认为,改革开放后的农业粮食增产离不开改革开放前的水利系统建设。


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特色 …

最后一部分,石磊老师介绍了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中国特色。首先,石老师从毛泽东《论十大关系》中对中国特色的阐述出发,否认了改革前我国长期照搬苏联模式的说法;之后,石磊老师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理论来源;第三,石老师介绍了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所有制基础问题;第四,石老师回答了中国这样一个传统的东方国家,为何走上经济市场化道路这一选择问题;第五,石老师探讨了关于社会主义在农村农业中的实现方式问题,他强调针对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农村农业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最后,石老师通过史实与事例结合,再次强调了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大的制度优势,正是由于我党统筹全局、协调各方,才有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个阶段性胜利成果。


围绕党史学习的讲座主题,石磊老师将断代史与专业史相结合,从专业史的角度阐述了新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国共产党对经济发展道路的艰苦探索。石老师强调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我党将统筹协调的工作贯穿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位一体”的发展过程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大的制度优势。


讲座全程社政学院全体师生认真听讲,感受颇丰,对于建国及改革开放后的党史、新中国经济发展史有了新的认识。社政学院党委后续仍将依托“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讲座”、“明德新民”等党建品牌,精心组织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按照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要求,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学校党委的要求,深入细致、全面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优异成绩喜迎建党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