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著 | 尹晨:上海自贸试验区持续创新研究

发布时间:2022-07-03浏览次数:791

编者按:

        近日,本院尹晨教授的专著《上海自贸试验区持续创新研究》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专著也是尹晨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先行先试与经验复制推广研究”的最终成果。

专著内容简介

        自2013年9月29日挂牌运行8年多来,上海自贸试验区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聚焦投资、贸易、金融、政府职能、法制环境等领域,形成了供全国自贸试验区复制推广的基础性制度框架和一批制度创新成果。

        上海自贸试验区建立了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投资管理制度,初步形成了与国际通行规则一致的市场准入方式;建立了符合高标准贸易便利化规则的贸易监管制度,初步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口岸监管服务模式;建立了适应更加开放环境和有效防范风险的金融创新制度,初步形成了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联动机制;建立了以规范市场主体行为为重点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初步形成放管服一体化的体系;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推动市场主体“走出去”有新进展,初步建立了具有“五通”功能的桥头堡架构;有效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初步形成了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和新竞争优势。

        当然,对照国际高水平规则和标准,对照上海自贸试验区设立的“初心”,对照上海自贸试验区承担的“国家试验”任务,上海自贸试验区在以下几个方面仍然存在不足和短板。上海自贸试验区对外开放的广度、深度和力度仍需提高;上海自贸试验区亟需实现从便利化向自由化的提升;上海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系统集成仍需进一步提高;上海自贸试验区企业的关注度、参与度和获得感仍需维持和提高;上海自贸试验区授权不足问题亟需解决,管理架构有待进一步完善;上海自贸试验区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协同发展作用有待提升。  

        7年多来,上海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经验在不同的范围、层面上进行了复制和推广。上海自贸试验区经验复制的空间路径包括市内区外、相关特殊区域和全国范围三个层次;内容路径可分单项复制、子类复制与整体复制三种类型;授权路径可以分为组织化的自上而下的路径,以及地方政府自主复制的路径。目前,复制和推广的绝大部分经验是单项或子类经验,整体性、制度性的经验很少;经验总结提炼并上升到法律新设或修订层面的很少,总结提炼并上升到双边或多边国际经贸协议的迄今还没有。这些需要在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后续发展和升级中加以完善。

        从2013年到2017年,中国逐渐形成了“1+3+7”的自贸试验区“雁阵”。上海自贸试验区是“头雁”,然后从东部向中西部、从沿海向内陆、从经济开放度最高的地区向经济开放度较高的地区拓展。2018年开始,中国的自贸试验区建设出现了新的格局,从“雁阵”模式逐渐发展成为“矩阵”模式。自贸试验区形成了沿海、内陆和沿边三个集群,服务国家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构建。自贸试验区形成了不同层次的对外开放形态。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已经从“短跑”变成了“中长跑”,因此要警惕和预防“极点效应”。“极点效应”的背后,原因包括新的目标不明确、新的预期不明朗、新的环境需要适应、新旧“短板”不断出现、持久动力尚未形成等。

        上海自贸试验需要建立持久的创新动力机制。这就需要持续坚持“顶层设计+基层探索+锦标赛机制”的经验路径。这就需要持续“对标国际”,对标“最高标准和最好水平”的体系,包括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也包括最好水平的营商环境,还包括最高标准投资和贸易的绩效标杆。这就需要坚持持续对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既要不断对接服务新的国家重大战略,也要对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在新时代的新要求。这就需要持续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上海自贸试验区要不断应对挑战、解决问题、弥补短板,要从事物发展的全过程、产业发展的全链条、企业发展的全生命周期出发来谋划持续制度创新。  

        目前,“一带一路”建设已经从“大写意”阶段进入到“工笔画”阶段。7年多来,上海自贸试验区对接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围绕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人心相通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果,但仍然有不少需要完善的地方。对接服务进入“工笔画”阶段的“一带一路”建设,上海自贸试验区可以着力打造“一带一路”资源配置中心、“一带一路”综合网络枢纽、“一带一路”经贸规则辐射源、“一带一路”专业服务中心以及“一带一路”创新链枢纽。

        长三角一体化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上海自贸试验区的改革开放试验和制度创新,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长三角的经济发展。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要求,上海自贸试验区应在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和高质量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上海自贸试验区应发挥持续制度创新的优势,在高质量、一体化和系统集成的制度创新领域继续先行先试;出台“双自联动”升级版政策和措施,引领打造长三角科技创新链;大力推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的跨区域协同,培育世界级产业龙头企业,加快构建长三角世界级产业集群;以金融创新带动长三角要素市场一体化;促进长三角各类区域的深度融合,促进长三角世界级网络枢纽建设,放大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辐射带动效应。

专著目录

第1章 上海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的历程

第2章 上海自贸试验区的经验与成效

第3章 上海自贸试验区仍需突破的瓶颈和不足

第4章 上海自贸试验区经验的复制推广

第5章 中国自贸试验区:从 “雁阵”到 “矩阵”

第6章 上海自贸试验区创新的持久动力

第7章 上海自贸试验区对接 “工笔画”的 “一带一路” 建设

第8章 上海自贸试验区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建设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介

        尹晨,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上海自贸区综合研究院秘书长,上海自由贸易区研究会副会长。教学和科研聚焦发展经济学、开放经济和经济社会学等领域。先后荣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和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出版个人学术专著3部,主编学术专著1部。在《Pacific-Basin Finance journal》、《Research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Finance》、《经济研究》、《管理世界》、《财贸经济》等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学术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转载。在《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解放日报》等发表理论文章20余篇。先后主持国家级纵向课题2项,省部级纵向课题14项,其他横向课题10余项。10余篇决策咨询专报被中央和地方党政机关采纳,2篇获国家领导人批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