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典礼 | 院长刘欣教授致辞:从真而行,秉正而立,奉献至善于社会

发布时间:2022-06-25浏览次数:833

        2022年6月17日下午,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2022届毕业典礼在光华楼东辅楼102报告厅隆重举行。院长刘欣教授在致辞中勉励毕业生,从真而行,坚持用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应对现实问题,努力奉献个人至善于邻里、于社区,为社区民主共治发挥力量。致辞全文如下:

从真而行,秉正而立,奉献至善于社会

各位同学,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谨代表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的全体教职员工,向圆满完成学业的全体2022届毕业生,向养育你们的家长,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向培养你们的老师表达最崇高的敬意!

        毕业,是人生的一个重要事件。世界上无论哪个民族,都为人生中的重要事件创造了礼仪。这些礼仪不光增加我们的仪式感,更重要的是,这些礼仪让我们理解生命的意义,反思过去,展望未来。

        因新冠疫情管控,我们以这种特殊方式举行毕业典礼。假如,你们现在都在校园里,明天,当你们背好行囊,跨出校门的那一刻,无论多么急于放飞自己,是一定会回望一眼校园的。那一刻,也许还有人禁不住眼圈湿润,因为,这里留下了太多的青春记忆。那一刻,不少人也自然会想到,复旦给了自己什么?是老师们授课的具体内容吗?不用说十年二十年之后,就是现在,我看你们对课程内容也不见得记得多少了。除了形而下的知识技能,复旦给予你们的,更多的是看不见的形而上的思想。这思想,是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批判性思维与学识的结合。

        坚守真理,从真而行,用科学思想和方法去认识社会和人类行为,增进社会富强民主、人民自由平等,是我们学院不同学科所共享的传统。早在1920年代,心理学系创始人郭任远教授就主张,心理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关于人类行为的科学。他的这种运用科学思想和方法认识人类行为的主张,不但为复旦心理学开辟了科学研究的传统,还在当时的心理学院孕育出了生物学系,也就是今天的复旦生命科学院的前身。著名人类学家、生物学家刘咸教授,1949-1952年任复旦社会学系主任,1952年院系调整后任复旦生物系人类学教研室教授。他从1934年起担任中国科学社的《科学》杂志主编长达10年之久,借助这一杂志,他“广播科学知识,提倡科学建设”,对“中国科学化和科学中国化”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刘咸教授曾被错误划为右派分子,“文革”中还受到迫害。然而,这些挫折,并无法迫使他放弃对科学精神的追求。改革开放后,年逾八旬的刘咸教授,仍积极投身于中国人类学学科发展,发起成立中国人类学学会并任主席团成员,担任上海人类学会理事长。著名社会学家、中国社会工作和社会事业研究的重要奠基人言心哲教授,1938-1946年曾任复旦社会学系主任。他擅长运用社会调查方法研究社会问题。言先生在《社会调查大纲》中指出,社会调查“是明了人民生活实在情形同社会一切状态的一种重要方法”,它能使我们明白社会实际情形,感受到个人与社会关系的重要性,了解社会态度、舆论及价值,明了社会变迁及历程,发生爱团体的思想,进而使我们能够解决社会问题。他强调,在社会调查中科学态度十分重要,而科学的态度就是“用坚韧的精神、公平的态度、不断的努力,追求真理”。1957年言心哲因在《文汇报》发文呼吁恢复社会学,而被错划为右派分子。然而,这样的打击并没有改变他运用科学方法追求社会真知的理想。在中国社会学恢复重建中,他是最早的倡导者和最重要的推动者之一。

        我在这里,从学院群星璀璨的学科发展史上撷取几例,重温他们的故事,想要表达的是,学院所秉持的办学理念,“崇尚学术,追求真知;明德新民,止于至善”,有着深厚的历史沉淀和传承。提倡科学思想和方法,努力增进社会富强民主、人民自由平等,先贤们躬身垂范。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他们事迹中所蕴含的力量,那种敢于把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批判性思维与学识结合起来去改造世界的力量,影响着一代代学科传人和学子。这力量,给予你只向正义和真理低头的勇气,让你能够去突破自我,超越老师,超越历史,超越时代;这力量,赋予你复旦学子特有的形而上的思想,任何外力,无论是惩戒或诱惑,都无法阻止它在你身体里自由流淌。正如疫情管控可以禁足,却禁不住你对爱人的思恋,禁不住你与爱人约会的愿望。走出象牙塔后,这思想虽换不来五斗米,却更有可能让你不随波逐流,不堕落为世俗的盲从者,不做口是心非的投机者!从真而行,秉正而立,你一定能成为社会大课堂的优等生!

        过去两个月,上海经历了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孕育出了一个热词,那就是无人不知的“团长”。封控期间,街道、居委会生活物资配送人手有限,因禁足,居民与市场间的交流戛然而止;生活物资采购团“团长”应运而生。我们学院2020级应用心理硕士生王舒婷同学就是其中的一位。她不但做了团长,还根据政策变化,自己与商家、居委会、居民间的互动经验,写了团长指南;及时积极采纳团员建议,更新团购规则。采购团有了经民主协商而自愿达成的公约,运作井然有序。王舒婷同学的故事,告诉我们的不仅仅是一桩善举。我们学院社会学系前贤,社会学家孙本文先生在《社会学原理》中指出,“依社会环境的需要与人民的愿望而从事的各种社会事业,谓之社会建设”。王舒婷同学所践行的,更是先辈的社会发展理念。

        作为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的学子,我们不难意识到,生活物资采购团是特殊条件下形成的自律自治公民社团,它不但填补了政府失效、市场失灵的空缺,还为社会文明共治提供了一次成功的实验。与纵向协调或市场协调相比,它具有运行成本低而效率高的特点。在这样的社团里,约束着团员行为的,是参与者共同达成的自律规范,它既非纵向的行政管制条例也非冷冰冰的法律条款,而是植根于社区文化、受参与者认可而具合法性的规范。正如孙本文先生所指出的那样,“任何社会建设计划的成功,有恃于二种基本要素,一为文化背景,二为社会态度”。团员对既有社区文化基础又有民意共识的自律自治,心悦诚服,相互间平等友爱,多了份亲情,少了份疏离。这种团体的形成及其活动,彰显了远亲不如近邻的传统美德,促进了社区凝聚,为社区社会资本注入了活力。你们毕业后,在工作学习之余,如果能发挥志愿精神,奉献个人至善于邻里、于社区,那么,我们的社会就会多一点守望相助的温暖和自治力量,就会日益成为一个由多元民主共治而至善的社会。

        作为复旦家园的留守者,老师们最希望看到的,是你们人生一帆风顺,事业硕果累累。这些都是老师们发自心底的祝愿。然而,漫漫人生路上,可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风险。人生旅程,正是在曲折迂回、上下求索中,才显得更加意义深厚、丰富多彩。

        在过去几年的毕业典礼上,我都会请同学用一点时间,回忆一下,为了今天毕业,帮助过你的人有哪些?然后,跟我一起大声说:感恩所有给予我帮助的人!线上会议限制了这种表达感恩的方式。但是,这无妨线上的同学各自在心里默读这句话。你要感恩的人,一定能听见!

        线下的同学,请跟我一起大声说:感恩所有给予我帮助的人!

        各位2022届毕业生,从真而行,秉正而立,奉献至善于社会!让我们共勉。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