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学会社会政策研究专委会2024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九届社会政策国际论坛”顺利召开

发布时间:2024-12-26浏览次数:12

 2024127-8日,由中国社会学会社会政策研究专业委员会和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联合主办的“中国社会学会社会政策研究专委会2024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九届社会政策国际论坛”在复旦大学江湾校区图书馆报告厅顺利召开。

本次会议以“新质生产力与社会政策”为主题,探讨新时代下如何设计优良的社会政策。会议设置了两个主会场和八个分论坛,吸引了来自复旦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美国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日本女子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韩国岭南大学、韩国延世大学等海内外百余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参会。

会议开幕式由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赵德余教授主持。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刘欣教授进行大会致辞。刘欣院长对参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向与会嘉宾介绍了学院社会政策专业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情况、以及人才培养与研究成果,并预祝大会成功举办。


大会首日主题报告由华东理工大学教授范斌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王春光教授在报告中探讨了“城乡融合发展”对中国社会政策的影响。华东理工大学汪华教授提出“新紧缩时代的社会政策”,强调社会政策需要在经济困境下转变策略,摆脱对经济增长的依赖,转向“预防性社会政策”。美国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Michael Sherraden教授通过线上报告介绍了“儿童发展账户”(Child Development AccountCDA)作为新社会福利模式的重要性。韩国岭南大学Bo-Yung Kim教授重点讨论了韩国社区照护政策的转型,提出通过综合服务为长期照护对象提供支持,解决当前社区照护面临的挑战。复旦大学梁鸿教授讨论了普惠型商业医疗保险(普惠保)的现状与展望,指出普惠保在解决共性保障不足方面的贡献,但也面临产品同质化和参保人员获得感低的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杨团研究员强调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的复杂挑战,提出中国式社会政策应通过跨界合作,推动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解决社会结构性问题。南开大学关信平教授探讨了我国社会政策公平性的问题,强调资源分配的合理性及城乡、地区和人群差异等多维度问题。中国人民大学房莉杰教授通过线上报告,探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政策的理念与实践路径。最后,赵德余教授总结到,本次论坛报告内容丰富、视角多元,强调社会政策设计的公平性、激励相容性和可持续性,为如何设计更公平、有效和可持续的社会政策提供了宝贵的洞见和方向。


 128日的主旨报告环节中,与会专家从医疗保障、能源扶贫、消费趋势、养老金制度、老龄化社会福利、社会工作等方面,探讨了如何通过创新政策设计解决当前社会面临的复杂问题。复旦大学田文华教授回顾了上海市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设历程,重点分析了当前医保体系面临的挑战,如资金缺口和政策执行中的不平衡。华北电力大学姚建平教授分享了关于“煤改气”政策的研究,分析了这一政策在解决能源贫困方面的作用。复旦大学张伊娜教授讨论了大数据如何应用于消费趋势的研究。韩国延世大学崔荣骏教授从全球养老金制度改革的角度,探讨了中国和韩国在面对日益严峻的老龄化和低出生率背景下,养老金制度的可持续性问题。四川大学王卓教授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生育支持政策对育龄群体生育意愿的影响。南开大学朱荟教授分析了欧洲国家老年社会福利的“去家庭化”过程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华东师范大学黄晨熹教授探讨了社会工作体制机制的重构问题,分析了当前社会工作体系中存在的挑战与改革需求。复旦大学讲座教授沈洁通过分析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经验,探讨了如何通过政策介入缓解中国长护险地域差异扩大化的趋势。新南威尔士大学李秉勤教授分析了澳大利亚华人移民的社会融入问题,探讨了文化背景、社会参与和自我照护能力在社会福利中的作用

会议围绕社会政策的多个关键议题还设置了八个分论坛,各分论坛深入探讨了当下社会政策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和实践挑战,涵盖从低生育率、健康不平等、智慧养老到数字鸿沟、乡村振兴等多个议题,通过对不同群体、社会问题和政策措施的分析,展示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政策思考。

会议同时设置了“社会政策学术前沿系列讲座”。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的三位教授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了社会政策研究中的机制设计与前沿方法。赵德余教授详细阐述了机制设计在社会政策中的重要作用。田丰教授将网络分析方法引入社会政策研究,探讨了社会网络如何影响政策执行与社会变革。朱勤教授的讲座着重讨论了社会政策模拟与实验的研究方法,展示了如何利用Vensim等系统动力学软件进行政策模拟,帮助理解政策变化对社会系统的长期影响。

会议闭幕式上,赵德余教授指出,会议围绕“如何设计一个优良的社会政策”这一宏大问题展开,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理论框架和政策建议,并通过不同领域专家的交流,为当前社会面临的各类复杂问题提供了学术解答和政策思路。杨团研究员则充分肯定了大会的学术价值和实际意义,认为本次大会紧紧把握时代脉搏,聚焦当前社会面临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回应了时代关切,展现了社会政策学界顺应时代、响应宏观议题的前瞻性与责任感。

会议取得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