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下午,为扎实推进我院“四史”学习教育活动,引导广大教师进一步深刻理解和全面掌握社会主义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复旦大学社政学院组织了第7期“明德新民”系列讲座。讲座由社政学院党委副书记胡安宁教授主持,社政学院和高教所全体教职员工参加。
讲座的主讲人是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孙力教授。孙力教授是复旦大学政治学博士,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学督导专家组组长,先后荣获全军优秀教员、全国优秀社科普及专家等称号。孙力教授讲座的主题是“社会主义改革百年进程”。
孙力教授以时间为轴线,从1917年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出发,介绍了苏维埃俄国“军事共产主义”的战时共产主义制度、新经济政策尝试以及“苏联模式”;介绍了20世纪40-60年代,波兰、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等欧洲社会主义国家在“苏联模式”基础上的艰难改革与探索;介绍了20世纪60-90年代初期,包括苏联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原有制度基础上,不同路向的社会主义改革深化,及惨痛的失败教训。最后,孙教授着重介绍了,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的特点、成功的原因,及其对越南、古巴等社会主义国家及世界格局的深刻影响。
孙力教授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经验归结为三点:一是开拓了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二是开拓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路;三是以改革的理论和实践赋予了社会主义制度以成长性。最后,孙力教授总结道:“中国共产党人对改革的阐释,体现了时间进程同制度创新的进程相契合。如果理解不了这种制度的成长性,不仅不能够正确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新的目标体系,更重要的在于没有真正能够理解中国改革开放的精神内核,以及不懂得中国对社会主义运动的宝贵贡献”,引发了在场全院教师的强烈共鸣,进一步启发了大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深刻思考。
新学期,社政学院党委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给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全体队员的回信的要求,在校党委的统一部署下,继续深入推进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