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育人材 | 追寻费老足迹,开展调查研究,在乡村振兴新征程上感悟中国式现代化

发布时间:2023-05-23浏览次数:585

5月20日,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师生团队赴江苏省七都镇开弦弓村(江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本次实践活动由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院长周楚、党委副书记刘明波带队,社会学系荣休教授刘豪兴、社会管理与社会政策系系主任赵德余教授、社会学系俞志元副教授、学院青年教师王琳和王雪辉、学院学工组长唐博、来自社会学系、社会工作系、心理学系和复旦大学五大书院的70余位本科生参加。师生一行追寻费老足迹,开展调查研究,在江村体悟中国式现代化,思考如何运用社会科学助力乡村振兴。

上午9时许,实践队伍抵达江村。师生一行先后参观体验江村历史文化陈列馆、费孝通纪念馆、费达生纪念馆和江村文化园。

陈列馆和纪念馆展品丰富,资料翔实。在讲解员的娓娓道来中,老师和同学们真切地感受到江村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独具魅力的风土人情和江村村民勤劳勇敢、开拓进取的气质,感动于费老在学术研究上的热忱和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爱,也更加坚定了深入祖国大地、用社会科学服务社会的决心。

漫步于美丽的江村文化园,老师和同学们频频驻足,在每一处细节中感受江村新风貌和乡村振兴新力量。

上午10点半,师生一行前往江村文化礼堂,共同见证2023年春季学期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江村社会实践系列活动启动仪式。

七都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鹏宇为启动仪式作开场致辞。他对复旦师生的到来表示欢迎,并表示开弦弓村作为复旦大学社政学院的教学实践基地,历来联系密切、感情深厚,希望在接下来的合作中,双方能继续追寻费老足迹,将学术优势、人才优势和乡村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共同探究“中国·江村”百年发展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变迁,助力乡村振兴。

随后周楚副院长在致辞中表示,开弦弓村是复旦大学社政学院历史最悠久的实践基地,社政学子在江村聆听讲座报告,走村入户开展调研,感受当代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并从所学专业出发,服务江村发展和需求。她还对未来进一步加强校地交流作了展望。

仪式上,复旦大学社政学院社会管理与社会政策系主任赵德余教授与七都镇副镇长徐菲菲共同为乡村振兴小院揭牌。乡村振兴小院由复旦大学中国乡村发展研究中心和云南大学民族学和社会学院共同发起,致力于通过高校的资源优势打造产学研融合的“实验室”,用社会科学服务乡村振兴。

仪式上,周楚副院长与开弦弓村党委书记夏志骁代表社政学院和江村就共建“复旦大学社政学院-吴江区七都镇开弦弓村教学实习基地”有关事项签署合作备忘录。在未来,双方将合作制订适合于复旦大学社政学院本科生、研究生的实践教学计划,开发符合双方需求的实习实训项目,结合江村的资源与地区优势,以社会发展的最新需求推动社政学院的人才培养改革。

启动仪式的最后,曾24次接待费老江村之行的农民社会学家姚富坤作“江村变迁”主题报告,他用颇具社会学特色的语言,从衣、食、住、行、医疗、文化教育、人口、家庭、婚姻等方面描绘了百年江村的振兴与发展历程。

下午,师生实践团队分为农文旅产业发展、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社区公共服务及农村养老、江村口述史和乡镇企业五个主题调研小组,进一步走家进户、深入田间地头,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法,对江村经济社会发展进行调查研究。

农文旅产业发展小组在赵德余和俞志元老师的指导下,围绕农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这一主题开展调研,入户访谈相关产业负责人,探究农文旅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融合方式、政府角色、居民主体感知以及产业发展的就业吸纳效果。

江村口述史调研小组随刘豪兴老师入户到“江村走出的第一个公务员”饶春虎家中,对其进行深入的口述史访谈,从饶春虎在开弦弓村的生活故事和他的人生经历中洞见江村的经济社会、历史文化发展脉络。

社区公共服务和农村养老调研小组在周楚和王雪辉老师的带领下对江村老年群体开展入户调查,对子女照护、医疗保障、村镇养老服务和社区支持等问题进行探究。

乡村生态环境治理调研小组在刘明波和唐博老师的带领下走入村民家中,对村民的生态环境感知、政府环境治理效能以及产业发展与生态治理的综合平衡等问题开展调查研究。

乡镇企业调研小组在王琳老师的带领下走进苏州田园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并对公司发起人徐柏明开展深度访谈,探究家族型乡镇企业的发展历程、管理经验、政商关系处理等系列问题。

结束一天的参观和调查研究活动之后,师生一行乘大巴从江村回到学校。参加社会实践的同学们纷纷表示这是一次有意义、收获满满的社会实践。在深入居民家中、生产一线的调查研究中,同学们不仅领略了美丽新江村的别样风貌,还增进了师生情谊、锻炼了调查研究基本功。更重要的是,同学们通过此次实践活动更加坚定了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志向,更加坚定了用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践行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心和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