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届社会人节日“书读社会”第一期:生活抉择中的心理学

发布时间:2018-06-26浏览次数:790

20131115日(周五)晚18:30,由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团委学生会主办的书读社会第一期:《生活抉择中的心理学》在文科楼1004拉开帷幕。

书读社会第一期我们荣幸地邀请到了心理学系张学新教授,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精彩有趣的微型沙龙:生活抉择中的心理学。本次活动一共有9位学生参加,这几位同学在活动之前已经对《怪诞心理学》和《思维,快与慢》两本心理学专著进行了研读,写下了自己独到的感想和见解,并提出了许多很深刻的问题。

沙龙伊始,张教授以教室里投影仪和电脑的摆设会影响与会人员体验为例,将其隐藏的工程心理学作为引子,将同学们的关注点集中到在生活中处处隐藏的心理学,并指出心理学的过程和结果是随处可见的。接着讨论正式开始,张教授首先解答了社科一班的郭菁同学的问题:以在电影院买爆米花为例,隐形广告给消费者带来购买爆米花的潜意识暗示,那么主观抗拒能否抵抗这种潜意识?还有潜意识的由来?针对这两个问题,张教授指出,人的潜意识的确是来自于本能,不全来自于本能。这需要具体到个人,个人的潜意识的产生以及内容是不尽相同的。而用主观抗拒潜意识的说法并不准确,因为潜意识是无法被人意识到的。

郭菁同学又提出了能否形成集体的意识的疑问,张教授对此列举了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的理论。比如中国人的集体意识,三个自信:理论、道路、制度,口恰恰反映自信的缺乏。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从中日甲午战争战败后就一直存在着一种民族自卑,因为一下子由一个泱泱大国突然变为一个受人欺凌的对象,这种心理落差是导致这种民族自卑感的根源。社会上有一种说法是中国人用投票,因为中国人总是倾向于走向国外,他们更相信外国,觉得自身低劣。潜意识下,民族内在的屈辱感,导致了中国始终未得到真正的成功。敢于存疑,打破权威的第一步。接着有同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自贬、自嘲是一种自我保护。这一看法得到了在场同学还有张教授的一致认可。

接下来张教授解答了李扬同学提出的问题:增加思考的时间来提高理性判断,减少外界因素的影响是否合理以及人与人的差别是不是关键在于系统二?张教授首先肯定了第一个问题,比如说我们对九九乘法表的熟悉是属于系统一的,也就是说系统一是可以通过后天来改变的,它不是我们天生就有的,不是共性的东西,而是真正有个性的东西。但是,系统一因为能思考,不用思考,而能直接得出答案,所以也很容易会出现刻板保守的情况。这时侯又有同学提出经济金融是否可以预测的问题。张教授说,《思维,快与慢》中,作者得出了悲观的结论,金融业就像是掷骰子,只是在记录每一次骰子的结果,却永远无法判断下一次骰子的数字。张教授对这个问题展开来谈,举了书中的多个案例,指出作者在本书中显露的问题:一是只取一个事物研究,因为社科学研究的复杂性,需要大量研究,不像自然科学研究有很强的确定性;二是作者有选取案例的偏好。

针对陆奕同同学的问题:研究中出了举例和式实,还有什么方法?张教授认为还可以采用质性研究。他还举了霍桑效应中的工程心理学经典案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书读社会致力于为学生和老师近距离交流搭建最便捷的平台,小众、深入是我们永恒的特色。我们希望创造自由、深刻的讨论氛围,帮助同学们打开视野,获得新思路,得到新真知。今后的书读社会将奋力起航,为大家推荐更多优秀的专著,策划更多精彩的学术沙龙!再次感谢张学新教授!再次感谢所有前来参加的同学们和所有负责的工作人员!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团委学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