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胡安宁老师受邀在复旦大学第53届科学报告会上做主题演讲

发布时间:2019-05-31浏览次数:92

为庆祝建校114周年,5月21日,复旦大学第53届科学报告会举行。本次共有四位学者围绕各自学科发表主题演讲,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需求,解析各学科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交流学术心得和成长体会。其中我院青年教师胡安宁教授应邀出席,并首先做题为“老龄化时代的代际互动研究”的演讲。校党委副书记刘承功出席报告会并为主讲嘉宾颁发纪念证书。近300名师生在现场共享这场学术盛宴。

  

胡安宁老师的演讲指出:中国社会的老龄化进程与以家庭为依托的基本养老模式决定了子女和父母之间的互动模式直接影响到大多数老龄人口的生活水平。基于多个全国性调查资料的数据分析发现,强调权威关系和子女角色义务的权威性孝道更能促进子女对父母的经济支持,而强调亲情、代际对等地位的相互性孝道则显著促进子女对父母的情感性支持。与之对比,孝道的这两个基本维度都无法显著提升子女对父母的劳动力支持。在照料者的选择偏好方面,对父母来说,他们倾向于寻找未婚、年龄最大或最小,以及之前为他们提供过支持的子女来照料自己。最后,在代际关系的双向互动中,相比于儿子,女儿对父母提供了更多地照料,但是从老人那里得到的支持反而较儿子更少,这也体现了老龄化过程中照料准则的代际错位。




校庆报告会

校庆科学报告会每年邀请来自各学科的四位学者与复旦师生分享前沿成果和治学感悟,这一学术传统肇始于上世纪50年代。为推进全校科研活动,时任复旦大学校长的陈望道提议在校庆日举行科学讨论会,使科研和教学相互促进。依据陈望道老校长发起的“以促进科学研究为中心”的倡议,1954年的复旦校庆即举行了复旦大学首届科学讨论会,在校庆期间举办科学报告会成为复旦大学的传统。从2009年开始,学校决定为了进一步发扬校庆科学报告会优良的做法,在5月下旬举办一系列的学术文化周的活动,弘扬复旦的学术传统,凸显复旦的文化传承,彰显我校学者特别是中青年学者立足前沿、服务国家的志向和情怀,激发广大师生投身学术、服务社会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