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迎接复旦大学建校115周年,2020年5月12日下午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以线上会议的形式举办了校庆学术报告会。报告会主题为“社会转型与心理发展”,由社政学院副院长沈可教授主持,我院青年副研究员王俭勤以及王雪辉、王喆辰、陶染春三位复旦大学超级博士后应邀出席并作主题报告,二十余位师生参与本次报告会。
王俭勤老师首先做了题为《信念与记忆对行为的影响》的报告。该报告围绕人为什么会有非理性行为以及人为什么会有决策偏差这两大研究问题,从记忆的可建构性角度出发,通过实验展示了记忆出错时会产生决策偏差的现象,并且发现社会反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纠正这一偏差。
王雪辉博士介绍了题为《家庭结构、个人禀赋与养老方式的选择》的研究,该研究使用2016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从家庭结构和个人禀赋两个维度分析其对老年人预期养老方式的影响。结果发现,空巢和独居的老年人更倾向于未来选择机构养老,而多代户家庭的老年人对子女养老的期待较高。个人禀赋方面,老年人收入越高、房产越多,则对子女养老的期待越低,更可能选择自我养老和机构养老。分队列研究发现,经济禀赋、人力禀赋和社会禀赋对较晚出生队列老年人的养老方式均有显著影响,而人力禀赋对较早出生队列老年人的养老方式选择影响不显著,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随着老年群体内部的不断更替,老年人在进行养老决策时会更为理性,综合权衡后做出最优选择。
王喆辰博士做了题为《收入分配差距对不同社会阶层的心理影响》的报告。该研究关注收入分配差距对于不同社会阶层的心理影响。以往研究显示,社会阶层影响人们的自我概念、社会认知、行为决策。他的工作具体关注不同社会阶层在财富和地位追求上的动机差异,以及在全球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的背景下,社会阶层对追求动机的影响如何变化。问卷调查、实验操纵、大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社会阶层与人们的财富和地位追求存在正相关,并且这种相关性受到收入分配差距的调节。
陶染春博士做了题为《当代巴西种族歧视问题探析》的报告。她首先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行政区划、人口数量和结构等方面简述了巴西概况,然后指出今天巴西国家地理与统计局(IBGE,官方人口普查机构)是基于“肤色”将人种详细划分为五大类别:白色人种、棕色人种、黑色人种、黄色人种和印第安人,并由此介入对巴西种族歧视问题的探讨。接下来,她以时间为线索,逐步阐述了从殖民时代至今,巴西种族歧视在各个时期的具体表现,并分析其历史根源和严重性,从“隐蔽性种族歧视”和“复合式种族分类系统”两个方面详细阐释当代巴西种族歧视问题的复杂性。最后,她总结指出,今天的巴西并未实践真正意义上的“民主”与“包容”,自殖民时代以来的“白人中心主义”依旧在“虚伪式民主”的幌子下继续横行,而各种种族冲突和社会矛盾也会因此延续下去并不断激化,终将严重桎梏国家发展。
本次校庆报告会虽然采取线上形式,但学术交流氛围活跃。师生们踊跃与报告人互动,并表示获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