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学术论著”是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推出的学术栏目,介绍本院教师新近发表的前沿研究。本期推荐文章来自人口研究所沈可教授和学院博士研究生孙慧琳。
沈可,孙慧琳.人口老龄化对科技创新的空间效应与异质性影响——基于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分析[J].人口研究,2024,48(02):90-103.
内容摘要
从现在到本世纪中叶,既是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深化的时期,又是中国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的关键时期。全面研判人口老龄化与科技创新之间的关系对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与创新驱动发展两大国家战略的落实与推进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2000年、2010年和2020年中国25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与门槛回归模型,研判人口老龄化对科技创新的空间效应及其在不同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异质性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中国人口老龄化和科技创新均存在空间相关性,且2000~2020年间其空间集聚趋势均不断增强;第二,空间杜宾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与本地科技创新之间存在稳健的“先扬后抑”的倒“U型”关系,其拐点对应的人口老龄化水平为18.11%;同时,人口老龄化与邻地科技创新之间存在稳健的“U型”关系,即某城市人口老龄化对邻近城市的科技创新具有“先抑后扬”的空间溢出效应,其拐点出现在人口老龄化水平为19.12%时。第三,门槛回归模型的结果显示,在城镇化率偏低、医疗服务供给不足的阶段,人口老龄化对科技创新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和医疗服务供给的增加将有效激活人口老龄化对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
本文的研究结论具有三点政策启示:首先,处于不同人口老龄化阶段的城市应因地制宜制定创新政策,对于绝大多数城市而言,应把握当前的机遇窗口期,充分发挥人口老龄化对本地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同时前瞻性地应对未来更深度的人口老龄化对其科技创新的抑制作用。其次,研判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影响时不能将各地区视作孤立的单元,应在区域联动背景下全面评估人口老龄化对科技创新的影响。各城市间应加强联动与合作,增强创新资源的正向辐射效应与溢出效应,逐步形成区域间协同创新网络机制。第三,面对短期不可逆转的人口老龄化进程,推进城镇化进程、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是破解人口老龄化掣肘科技创新难题的有效之举。总的来说,人口老龄化给科技创新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只有通过激活老龄社会科技创新的新动能,才能实现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双向联动与正向协同。
作者简介
沈可,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副院长。主要研究领域为人口老龄化、家庭转型和人口政策。2022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青年通讯院士。入选国家级高层次青年人才、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上海市社科新人、上海市曙光计划等。担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论文与专著荣获教育部优秀成果奖青年成果奖、上海市哲社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人口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等。主讲课程荣获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上海市高校外国留学生英语授课示范性课程、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等奖项。
孙慧琳,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人口学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