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弗洛姆说:“给予不是放弃,不是剥削,不是牺牲。在给予中,我体验到我的力量、我的丰饶、我的能力、我的蓬勃,因而给予比接受更为欢乐,能给予的人比拥有许多的人更富有。一个人把自己给予出去,在给予中,也带回另一个人生命里的东西,反射到他的生命里。”
“越来越多地同学给我们投递信件,分享他们的烦恼与快乐,也会有同学在活动结束后来到我们的办公室与我们交流讨论。我们在查阅信件时发现,同学们都会在信件里放上一些小小的礼物,例如贴纸、照片等,虽然并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却是他们最喜欢的、珍视的东西。”“一天中午,我在结束一个个体辅导时,来访的同学问我是否吃饭了,我回答说马上就去。第二天中午,那个女孩忽然出现在了办公室门口递给我一盒饼干,说担心我今天也没有好好吃饭......”
2024年6月下旬,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心理学系李晓茹教授组的研究生团队,从上海出发,踏上了前往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第一中学的实践之旅。
这不仅是一次跨越山川的旅程,更是一次心灵的探索。团队成员深知,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实践机会,她们将在这里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专业能力,投身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做一些真正有意义、有趣且实际的事情。尽管夏日炎 热、路途遥远,5位同学仍满怀热情和干劲,期待在为期9天的实践生活中,将自己的能量播撒于澜沧一中这片充满希望的地方。就是在这里,复旦大学实践团队与澜沧一中的师生共同书写了一段难忘的篇章,她们用行动去创造联结,用心灵去感受爱,她们不仅留下了自己的足迹,更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和宝贵的回忆。
从左至右分别是樊博洋,解悦,权梦凡,柏忆,赵文涛
#1 需求和挑战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第一中学作为云南省一级三等的六年制完全中学,初高中两个校区共4600多名学生,承载着培养区域人才的重任。但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和教育资源有限,学校在学生的学业培养和心理教育上均面临着挑战。团队成员说到“正是这次实地的调研和实践,才真正地、切实地体会到了教育资源与教育水平的区域差异,不同地域青少年面临问题的性质差异,以及心理教育领域中供需严重不平衡的问题”:
1、澜沧一中的学生们每天早上6点半起床,晚上11点才能回寝室休息,高强度的学习节奏并没有带来与之匹配的升学率,不少学生常常怀疑“学习的意义”、担心“未来的出路”;
2、除了学习心理问题,这里的学生面临的家庭压力(经济地位、单亲家庭、父母外出务工、重男轻女等)、人际压力(被孤立、恋爱问题、友谊困扰等)、“酷”文化(抽烟、喝酒、纹身等)也深深地影响着学生们的自我概念、价值观、世界观与成长体验;
3、学生心理工作繁重,却苦于缺少专业资源。全校仅配备1名专职心理教师,需要负责两个校区4600多名学生日常心理课程的授课、学生个别心理辅导、班级心理委员的培训和团队建设、心理危机事件的干预、支持班主任的班级管理等工作,压力巨大;
4、供需的不平衡使得学生们很难在繁重的学业生活中“喘一口气”,压在心口的心理困扰常因为无处倾诉与排解而对身心发展的方方面面产生负面影响;关心学生成长的教师们也常常无从下手,想要给学生注入希望、增添动力却缺乏相应的应对措施与专业能力。
#2 基础和愿景
自2023年7月起,复旦大学社政学院李晓茹教授带领的师生团队就开始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为澜沧一中的学生和教师赋能,先后开展了“高中生生涯成长探索营‘舒芽计划’”(2023.11)、“云上聊天会”(2023.11)、“中学生心理大调研”(2023.11)、两校访学交流活动(2023.7;2023.12)等项目,已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次前往澜沧一中的志愿者们正是怀揣着这样的理想主义和教育热情,渴望将自己在学习和实践中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转化为对澜沧县学生实实在在的帮助。团队希望通过实地的调研与实践,更加深入地理解学生的特殊学情,提供更加个性化和有针对性地心理支持,帮助澜沧县的学生们重塑希望感、建立自信、培养心理韧性、助力他们实现自我成长。
此次的实践活动,不仅仅是线上心理支持活动的延续,更是沪滇合作模式的深化与创新。李晓茹教授带领的师生团队致力于利用复旦大学的学术资源和专业优势,与澜沧一中的师生共同探索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心理教育方法和策略。团队希望通过沪滇的长期深入合作,可以为两地的青少年搭建起一座心灵的桥梁,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更加地自信与坚强,携手迎接每一个黎明的曙光。
#3 实践和探索
本次实践活动中,团队成员们运用专业所长,从研究到实践积极探索合作模式,从学生需求的角度出发,打造澜沧一中“心理健康活动周”的品牌,全情投入到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工作中。成员们围绕青少年的生涯规划、情绪管理、学业发展等主题,设计并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元、趣味的心理活动,为学生们提供一个减压放松、展现自我、探索内心、深入交流的平台。
“舒芽”生涯探索活动
实践团队成员赵文涛带领澜沧一中的高中生们进行了一系列的“舒芽”生涯探索活动。也许,澜沧的孩子们并不缺少对学习的热情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而是缺少一扇能让他们看到外部世界可能性的窗户与一面让他们反省自己生活的镜子。
在“舒芽”计划中,复旦实践团队成员的人生故事分享,以及一系列的生涯探索活动,都是想让澜沧学子们知道:我们都有追求更丰富生活的可能性。无论是求学还是工作、离开还是留下,实践团队都希望孩子们能更深入地思考自己的生命,更勇敢地做出选择,更坚定地走自己的道路。
赵文涛在介绍活动理念时说道:“正如‘舒芽’计划这个名字本身,我们希望能够在孩子们的心里种下一颗小小的、关于未来和可能性的种子,也许它既会沐浴温暖的阳光,也会历经冰冷的风雨,但我们期望着它能生根发芽,为孩子们指引未来生活的方向。”
“云上聊天会”活动
实践团队成员柏忆带领的“云上聊天会”活动,使澜沧一中的同学们可以在温馨放松的氛围中,与复旦的姐姐们一起深入探讨生命的意义、面对挫折和挑战时的应对策略。
在活动中,同学们被邀请成为人生模拟器的玩家,共同编织一个个鲜活的人生故事。大家围坐在桌旁,用心塑造虚拟角色,赋予它生命的故事:有的同学为角色送上了温暖的祝福,有的同学则为它设计了挑战和苦难。在整个过程中,带领者引导同学们反思自己的发言,思考如何将这个角色的生命延续下去,以及如何将这种思考应用到自己面对挑战时的行动中。这场对生命的思考与心灵的对话,可以帮助同学们培养更加全局性、开放性的生命观,鼓励他们以更加理性和成熟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境。
处于困境中的个体总会高估困境的灾难性,柏忆通过游戏互动的方式,帮助同学们以观察者的视角发现困境中自己的潜能与主动性,并通过认知矫正的方式重焕对于生命的热情。
“Oh卡艺术疗愈”活动
实践团队成员解悦在艺术疗愈活动中,通过卡牌、绘画等方式带领同学们以一种有趣新奇的方式进行自我表达与人际互动。比如,在Oh卡活动中同学们可以使用动物卡牌作为媒介来展现自我——有同学说自己像熊猫一样动作比较慢;有同学说自己像鱼一样记性不好,只有7秒记忆;也有同学会说希望像蝴蝶和鱼一样自由,想去看外面的世界……
解悦回顾活动时,说道:“在活动带领前听老师们说,这里的孩子们不太愿意和人交流,不好接近,还是挺忐忑的,但是最终看到互不相识的大家在这样一个团体里进行自我表露,分享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感受,非常感动。在最后总结和反馈环节,同学们都说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太短了,希望能有更长的时间和同学们一起交流。这里的孩子们看上去都有点腼腆拘谨,但他们并不缺乏对生活的感受和表达欲,每一位同学都想在属于自己的表达时间里都在尽可能的分享,他们的真诚和淳朴带给我更大的触动。”
“在联结中放松”减压活动
实践团队成员权梦凡带领初中生同学开展“在联结中放松”活动,通过与同伴的游戏互动、室外的自然探索帮助同学们在紧张高压的学习生活中放松身心、缓解压力。
与陌生人建立联结,即便对于成年人来说,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而在这场“社交实验中”,同学们虽在初见时会害怕恐慌,但他们会认真倾听带领者的表达和同学们的分享;同学们虽内敛沉默,但与陌生同学进行小组互动时也可以做到尊重倾听并积极讨论;同学们虽不常主动发言,但也总能在他们的创作中窥探他们的分享欲和艺术天赋......
权梦凡在谈及感受时说,“一个人生活在狭小的生活空间中,仅能做出僵化的、有限的反应,那么他的成长就会受阻。在活动中,我希望同学们可以通过与同伴接触建立人际联结、与动植物接触建立自然联结,期待他们在更开阔的空间中放松身心的同时,可以获得人际交往带来的温暖和力量。而我自己,也从与他们的互动中获得了莫大的满足感,他们对于所有活动的认真投入、他们看向我时的真挚眼神、他们在与我闲聊时的真诚话语,让我也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人际联结与支持。我被他们需要着,在陪伴他们的过程中,我也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
“午间对话”&“心灵来信”活动
实践团队成员樊博洋组织开展了“午间对话”以及“心灵来信”一对一朋辈支持活动。同学们可以在午休时报名参加线下一对一心理辅导活动,也可以通过咨询室门口的解忧信箱向复旦的哥哥姐姐们投递有关青春烦恼的“心灵来信”。
志愿者们在更深入地接触后发现,这些出生并成长在西南边陲的澜沧孩子们,他们的心理成长议题在保留发展阶段的共性外,还衍生出许多结合了边境地区状况与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性问题。但他们是一群特别懂事、真诚、善良、简单的孩子,是身上本来就闪烁着自己的光亮的人。当我们听到了那些孩子们用三言两语讲述出的苦痛后,惊觉人的生命力原来可以如此厚重,承受沉重生活的狂风骤雨之后还在努力地开出馥郁的花。志愿者不能够继续陪伴每个孩子走接下来的路,但他们可以一直借着自己的光继续前行。
樊博洋思考到我们如何用自己的专业来帮助这群孩子们,“在心理咨询室里,我们就去作一面镜映对方的镜子,这群孩子们可以借我们的眼睛和感受看到这样有力量的自己,在难熬的时候感受到温暖,以愈合的自己陪伴更好的自己,不必在未知的路上再怀疑与彷徨”。
#4 收获与感动
在9天的实践里,5位研究生志愿者组织了1次大规模的学生讲座,11次心理团辅活动,参与学生达到450+人次;组织日常1对1心理辅导活动,参与学生达到100+人次;组织青少年心理大调研活动,覆盖全体在校初高中生。
澜沧一中的同学在给志愿者们的信中写道:
“真的很喜欢你们,下次你们有机会来澜沧,我可以当向导,带你们感受翁基古寨的原生态文化,体验独特的布朗族簪花,在万亩茶林里观看云海,去林子里寻找野生菌,在小溪边抓螃蟹,吹着风,吃着冰镇西瓜,烤着串串,在大自然中感受美好......”
这次澜沧之行,对于澜沧一中的学子来说,是一次成长的契机和心灵的触动;对于复旦大学实践团队的成员来说,也同样是一段不可多得的、温情的情感体验和成长回忆。志愿者们用心灵去接近、去感受同学们的内心世界,在这个过程中,她们也接收到了来自同学们那一份份纯真、质朴、不加修饰的爱。正是这些纯粹而无比珍贵的爱,让志愿者们在实践中感受到人与人之间最真挚的情感联系,它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让志愿者们深刻地体会到“用爱唤醒爱的力量”,爱的付出与奉献可以在他人心中种下种子,生根发芽,开出希望之花。这段充满爱与成长的宝贵经历,激励着实践团队继续前行,用爱心与专业去点亮更多的生命,传递更多的温暖和希望。
离开云南的时候,我们一起在机场读了澜沧一中同学写给我们的告别感谢信,信中最后写道,“虽然你们离开了澜沧,但校园里仍有余温......”
#5 后续的安排和计划
虽然这次澜沧之行已经结束,但复旦大学实践团队与澜沧一中的合作并未画上句号,将会开启新的篇章。在未来的合作中,志愿者团队将继续加强与澜沧一中的联系,持续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线上团辅活动的持续与创新
团队将继续开展常规的线上团辅活动,如“舒芽”计划和“云上聊天会”。同时,将结合云南地区的特殊学情,开发更多主题丰富、形式多样的线上团体活动,以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需求。
一对一心理辅导的开展
为了加强与澜沧一中学生的一对一心理辅导,团队将长期开放信件互动活动,让学生们能够通过书信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困惑。此外,也将通过舒屋青少年成长中心提供线上私聊预约服务,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私密的空间,与复旦的哥哥姐姐们进行深入的交流。
线下实践与调研的持续参与
团队将继续争取机会开展澜沧一中的线下实践和调研活动。将把“澜沧一中心理健康周”打造成一个持续的品牌活动,既为澜沧一中的中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支持,也为志愿者们提供宝贵的个体成长体验和专业进步的机会。
在未来的日子里,志愿者团队期待与澜沧一中的师生们继续携手,用专业知识和热情,传递更多的温暖和希望,为孩子们的心灵成长贡献力量。
图文 | 复旦星辰心理志愿服务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