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下午,文科楼919室,学院组织了“明德新民”讲座第14期暨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讲座第5期。上海市信访办人民建议征集处副处长钱辰一为大家带来题为“涓涓细流 汇成大海——上海人民建议征集工作的实践与思考”的讲座。
上海市信访办与复旦大学于2021年10月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是“上海市信访与社会治理研究基地”的日常运行负责单位,钱处长的讲座也是研究基地的首场专家互派讲座。讲座由社政学院党委副书记韩央迪老师主持,复旦大学党委党史学习教育督导组组长孙锐老师、党史教育督导组联系人史喜斌老师,社政学院和高教所全体教职工和学生代表参加。
守正与创新
钱辰一处长的讲座从“守正与创新”、“初心与使命”、“开拓与务实”三个方面展开。
第一部分,钱处长介绍了人民建议征集制度的历史发展,指出人民建议征集制度的发展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即初创阶段(1931年-1949年)、成立阶段(1949年-1978年)、发展阶段(1982年-2012年)、改革阶段(2012年至今)。她强调人民建议征集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是推动信访制度改革和信访法治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信访工作回归本位的重要举措。
初心与使命
第二部分,钱处长指出,人民建议征集工作的时代价值,是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广泛参与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重要载体;是激发人民群众主人翁精神,推动人民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推动民主科学决策,推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重要保证;是走好新时代群众工作路线,始终保持党同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实践;是推动新时代信访工作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
开拓与务实
最后,钱处长展示了上海人民建议征集的主要实践,例如市、区两级建议征集信箱矩阵入驻“随申办”等。钱处长指出,建议征集工作需要不断开拓进取,要进一步深化制度建设,让建议征集工作“行稳致远”;要进一步抓好渠道建设,让征集平台更加“好用管用”;要进一步完善机制建设,让更多民智民慧“开花结果”;要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让更多征集干部“善做有为”。
社政学院师生认真听讲,对我国的人民建议征集制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社政学院党委后续将继续推进与上海市信访办的合作,支持上海市信访与社会治理研究基地的工作,精心组织党史学习教育系列活动,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提高思想认识和政治站位,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党史学习教育各项任务。
图文编辑 | 王嘉文 杨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