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典礼|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2024届毕业生代表发言

发布时间:2024-06-20浏览次数:13

林奕君

2024届本科毕业生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2020级社会学专业的本科生林奕君。非常荣幸可以作为本科毕业生代表发言。首先,我谨代表社政学院2020级本科生班的全体毕业生,向悉心培养我们的母校和学院,向耐心教导我们的师长、向辛勤付出的工作人员、向陪伴我们成长的父母和亲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前段时间,我们班的不少同学都收到了一封惊喜的来信。这是我们在2020年9月新生刚入学时,写给毕业时自己的一封信。纸短情长,时传尺素。不知道同学们入学时写下的愿望都实现了吗?也不知道同学们在打开这封时光信笺时,会不会和我一样感慨着四年的变化与成长,或者会感动于这四年的不变与坚持?其实,在这四年的日月光华之间,“变与不变”交织着我们个体与时代的轨迹,也映照着我们在旦复旦兮中的成长与坚守。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变”是不可阻挡的大势所趋。四年之间,我们见证着国家日新月异的发展,一起用学与思解码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意涵,用践与行丈量着社会发展的全新图景。四年间,我们感受着产业与科技的无穷巨变,共同目睹了智能化浪潮席卷全球,一起经历了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跳出课堂、跃出考题,真真切切地重新构建着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四年间,我们更切身感受着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对日常生活秩序的冲击与重塑。世易时迁,奔腾的时代洪流已然润物无声地洗礼着我们每一个个体,也不可避免地影响着个体的成长轨迹。旦复旦兮之间,我们在时代洪流中踏浪前行的步伐得到了母校的加持、获得了学院的助力。无论是专业教育的培养还是“团结、服务、牺牲”复旦精神的滋养,抑或是卓越而有趣复旦人的印记,都赋予了我们从容应变的智慧和创新求变的勇气,凝结成我们坚守不变的定力。

从四年的日月光华到未来的遥遥前路,社政学子独立思考、从容应变的智慧依然如故。我们班上的大部分同学应该都在大一时修读过“社会研究方法”这门课程。我一直记得李煜老师曾在这门课上强调,我们所信仰和追求的“科学”,并不是一套既定了的、不容置疑的知识,科学是一套知识生产的体系,它的内核恰恰是要用逻辑与实证不断修正和发展已有的知识,进而趋近于真理。当前,我们正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希望这四年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可以帮助我们在日新月异的技术和浩如烟海的知识之中去芜存菁,以“学术独立,思想自由”砥砺从实求知之行。

从四年的日月光华到未来的遥遥前路,社政学子服务社会、创新求变的勇气依然如故。这四年间,我们班三个专业的同学们都在努力发挥学科特长,在老师的引领下深入田野、走进社区。社会学的同学在“上海社区研究”中深入街巷、收集数据,聆听民众的声音、体察真实的需求。社工的伙伴们牵手云南永平,为乡村的孩子们开展职业启蒙教育,播撒知识希望的种子。心理学的同学潜心经营着“糖心旦”品牌,为朋辈成长提供助力和支持,也用心建设着“舒屋”家园,将温暖延伸到城市的更多角落。希望未来,我们依然可以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践行社会科学服务社会的理念。

从四年的日月光华到未来的遥遥前路,社政学子求索真知、坚守不变的特质依然如故。我们之中,不乏在面临各种挑战后依然努力地自我重建、找寻真实自我的年轻人;更不乏从日常生活的“附近”开始,创造联结、传递温情,编织更广阔的意义之网的年轻人——我们之中,有许多人会在疫情期间依然守护春天、交换温柔、传递能量;有许多人会关注身边同学的需求,积极为同学做实事做好事;心系社会,还有许多人将志愿服务与爱心转化成“舒心计划”,为西部山区的孩子们募集善款,改善卫生状况……同学们在复旦,既涵养了理想主义,又培养了解决问题能力,这是独属于我们每一个复旦人的独特气质,从而成就了百年复旦星空里每一颗独特而闪耀的星星,成为我们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中从容生活的锚点。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即将踏上各自新的征程。路迢迢,愿我们都能带着学校和学院给予我们的智慧、勇气和精神特质,深水静流,从容地应对时代和生活之中的风云变幻,不同凡响,在人生之路上坚定不悔地勇毅前行。

祝我们毕业快乐!谢谢大家!


周志永

2024届MSW毕业生

尊敬的老师们,家长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

我是2022级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班的周志永。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共同庆祝我们学生生涯中一个重要的时刻——毕业典礼。作为班级的学生代表,我感到无比荣幸。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2022级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班全体毕业生,向学院辛勤培育我们的各位老师致以最诚挚的感谢。社会工作学系的各位老师身体力行引导我们领悟社会工作的真谛,学工老师们认真辛苦的付出协助我们在校园生活中获得多元成长。你们不仅传授了我们专业知识,还教会了我们如何用心去关爱、理解和帮助他人,谆谆教诲将一直指引着我们未来的职业道路。

其次,感谢社会工作专业。课堂上的学习与汇报、专业实习中的实践,小组讨论中的思想碰撞,这些经历让我们从对专业一知半解的懵懵懂懂的新生,逐渐成长为能够独立思考,深入分析问题并探索解决的个体。从第一次踏入复旦的紧张和兴奋,到如今毕业时的自信和从容,每一步都见证了我们的成长与蜕变。这让我们加深入地理解了社会工作的社会意义,也更加坚定了服务社会的决心。作为社会工作专业的毕业生,我们肩负着服务国家社会,促进民众整体幸福的社会使命,我相信无论未来我们身处何地,从事何种工作,都应铭记我们的初心:关爱、尊重和帮助他人,推动社会进步和福祉,始终尊重,同理他人。

最后,我也想感谢一路同行的2022级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班的同学们,我们一起度过了无数个日日夜夜,一起结伴成为各个实习点的伙伴,一起坐在光草唱着喜欢的歌曲,一起在深夜烧烤,在彼此情绪低落时说一句鼓励的话语,送上一个大大的拥抱,共同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挑战。我们互相支持与鼓励,有了更大的勇气去面对挫折与困难。未来的路或许会有风雨,但我坚信,我们每个人都已经做好了迎接挑战的准备。无论将来我们走到哪里,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我们都不会忘记曾经在这里一起奋斗的时光。

岁月不居,未来可期。两年前有幸跻身百年复旦的星空,今天我们挥别校园。尽管我们的未来去向不同,但当我们离开时,我坚信每位同学都肩负服务社会改造社会的专业使命,带着老师们教授的知识、传递的精神和殷切的嘱托,踏上新征程,化作繁星散落并照耀祖国的各个地方。或许我们很久才能再相见,但离别是为了下次更好的重逢。当我们再次相聚在母校的校庆时,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带着自己的故事,分享那些用我们的知识和热情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经历。

谢谢大家!


马鲁轩

2024届MAP毕业生

尊敬的老师各位同学们,大家好!

我是22级MAP研究生马鲁轩,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作为毕业生代表发言。这次回来再看复旦,心中充满不舍和眷恋,复旦,真的很美啊。可是兜兜转转,还是到了这一天,无论我们情愿还是不情愿,我们都要说 再见了。带着这份情感,允许我向辛勤培育我们的学校、领导、老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复旦对于我们来说,是邯郸江湾张江枫林这些校区,是我们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一段青葱岁月,也是以后谈论出身的背景,更是永远的精神归宿。这里到处都有我们的身影和故事,我们初见的文科楼、劳神案牍的图书馆、畅谈理想的光草、肆意挥汗的体育场……。回头看这一路,从入学到毕业,开题到答辩,与老师、好友共同经历着这段岁月,让这份情谊历久弥坚。相比于其他院校,复旦人有其独有的风骨和气质,因为复旦带给我们的是较少的羁绊,更多思想的熏陶,更自由的选择和更独立的思考,更高的视野和看待世界的观念。

但是时间过得真快啊,转眼间就要跟这一切说再见了。

鹏北海,凤朝阳,又书剑路茫茫,毕业是终点,更是起点。未来可能并不是一帆风顺,(我们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各种各样的事,)苦难和繁华总在人生中交织。也许我们扶摇直上鹏程万里,也许我们终其一生殚精竭虑,有人乐天知命,有人求而不得。未来,不论前路如何,都愿我们有独立于世俗与主流之外的价值观,可以在默默无闻的日子蛰伏,在物欲至上的年代清醒,心中有祖国河山有世界格局;无论去向何方,都不忘初心,追寻自己最想要的那份美好,在各自的人生当中,与理想的自己不期而遇,成就自己,也成就祖国。

那就祝我们,

历经风霜雨雪,也相信好景将至;

见过万千浮华,也依旧固守本心。

有平治天下,舍我其谁的自信与担当;亦有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淡然。

于高山之巅,见大河奔涌;

于人群之中,看烟火人间。

怀才得遇,名满京华;

一如既往,灿若星辰。

最后还要祝大家,平安幸福 开心健康。


张家豪

2024届科硕毕业生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在座的家长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我是社政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张家豪。今天是6月17日,1017天以前,不少同学和我一起正式踏入复旦的校园,满怀憧憬。那年十月份我被一条微信消息叫到光华楼,是替一位临时有事的同学参加一场活动,当天签完到我就离开了。而三年后的今天,在同一个地方,这一次参加的活动叫做毕业典礼,不过典礼结束之后我们可能就真的要离开了。

临别之际,从哪里说起呢?两周前我刚结束自己在硕士期间最后一门考试,交卷时我想起此前上过的课程、听过的讲座,一时心中充满感慨。富有个性而又博学多识的老师们,首先向你们道一声真诚的感谢,感谢你们无私地传授知识,帮助我们在思想上、在学术上日益进步。我提议,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向学院的所有教职工老师致以最诚挚的感谢!

这三年,我们学到了很多,同时也见证了很多。疫情封控期间,学院领导、班级辅导员对学生的关心关爱,无需多言,我想这些都已经深深的刻在我们的心中。学院提出的“社会科学服务社会”的专业理念,时刻提醒着我们身为社科生的责任与担当。今年学院也将迎来建院20周年院庆,作为一名社政学子,我深感自豪。身处复旦,让我最难忘的是校园中风物的变化。江湾校区的新宿舍新食堂,晨光中的18号线复旦大学站,当然还有今天这格外明亮的光华楼……我们一同与学校走过的时光中,有太多的瞬间难以忘怀。

走出复旦,我们面对的又是一个崭新的世界。有人走下基层,走向为人民服务的第一线;有人正式踏上工作岗位,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故事。但无论是哪一种选择,我想我们都应该心怀理想。理想是奢侈的,但是同时又是精神贫穷最好的药方。“真理的味道非常甜”,陈望道老校长为理想、为真理奋斗一生,用《共产党宣言》全译本开启了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新时代。或许曾经的你我默默无闻,但是理想的光芒终将成为每一个复旦人最闪亮的底色。

但理想不是空谈。这个世界从来不缺乏“躺平”、“摆烂”的人,然而历史告诉我们,从来都是脚踏实地、敢想敢做,方能为人先。希望我们顾虑少一些,胆子大一些,这样才能够欣然面对未知、迎接挑战。与其多年以后用一千次后悔式的假设安慰自己,不如用一个真实的现在,去开垦一万个美丽的未来!

同学们!或许不久之后,此时此刻眼前的这些早已忘记,但是一千多天的日与夜,注定会在未来的某个瞬间重新回响在我们耳边。临别之情,无以言表,那就祝我们,毕业快乐!


苏聪文

2024届博士毕业生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以及远道而来和我们共同见证这一神圣时刻的家人们:

大家下午好!

我是2024届博士毕业生苏聪文。今天,站在这里作为毕业生代表发言,我心中充满了感激和不舍。我们的母校复旦大学,这片孕育了无数才俊的沃土,见证了我们的成长与蜕变。感谢学校和学院,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丰富的教学资源,让我们在学术的殿堂里自由探索和追求真理。感谢各位老师,是你们的悉心指导和无私奉献,使我们在求知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感谢各位同学,我们相互鼓舞、共同成长,一起度过了同甘共苦的难忘时光。当然,更要感谢我们的家人们,正是你们的支持和鼓励,让我们能够心无旁骛地向前奔跑。

我来自一个贫困的家庭,深知求学之路的艰辛。小时候,家中的经济困难常常让我觉得读书是一种奢侈。然而,正是这种逆境,让我更加坚定了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决心。在复旦的这些年里,我经历了无数个挑灯夜读的夜晚,克服了学术上的各种困难和生活中的种种挑战。

而这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故事。相信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遇到过生活中的拦路虎,而又勇敢地翻越了人生中的高山。我们一起在图书馆奋笔疾书的时光,我们在课堂上激烈讨论的时光,都让彼此的梦想熠熠闪光。在困难面前,我们从不退缩;在挫折面前,我们从不放弃,因为我们知道,背后有着无数关心和支持我们的老师、同学和家人。因而今天学业中达成的小小里程碑,不仅属于我们个人,更属于所有在背后默默支持我们的人。

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即将告别这片熟悉的校园,但复旦精神将永远伴随着我们。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身处何地,无论前路是否荆棘密布,就让我们牢记复旦的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让我们带着复旦和社政的烙印,勇敢地迎接未来的每一个挑战,不断追求卓越,实现心中的梦想。

最后,再次感谢复旦大学,感谢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感谢所有关心和帮助过我们的老师、同学和家人。愿复旦和社政的明天更加辉煌,愿我们的未来充满希望与光明!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