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万物生,春花竞相放。在喜迎三八国际妇女节110周年之际,社政学院心理学系陈侃副教授获得“复旦大学巾帼创新奖”称号,社会工作学系被评为“复旦大学巾帼文明岗”。
陈侃老师致力于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和高等教育研究等领域,具有国际分析心理学会认证的心理分析师资质,兼任国际分析心理学会会刊编辑。她在相关领域发表了多篇高水平学术论文,出版了多部获得学界和社会认可的专著,并承担了高等教育、家庭亲子教育、性别教育等多个省部级项目及浦江人才项目,曾获得上海市教委“上海高校示范性全英语教学课程”(2018年)、上海市教委“高等教育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第三获奖人,2018年)和2018年“上海市浦江人才”称号。
陈侃老师创造性地把艺术疗愈用于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绘画的艺术形式,促进情绪表达,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同时,她致力于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改革创新,专注于研究型教学和服务学习实践,发表了多篇相关学术论文,其所在团队也获得了上海市示范课程和教学成果一等奖。陈侃老师长年坚持传播科学的心理教育理念和心理疗愈方法,为多家公益组织提供了持续的学术支持,例如:与杨浦曼荼罗儿童发展机构合作,连续四年为社区流动儿童家庭提供心理健康讲座及儿童心理课;与虹口彩虹笔儿童康健发展中心合作,为自闭症儿童提供心理课堂,为其家庭提供讲座等。她亦多次带领服务学习团队,为小学提供艺术疗愈心理课程,为复旦附属肿瘤医院、复旦附属儿童医院等提供心理疗愈的志愿服务。
社会工作学系有9名女性教师,占比将近70%。基于系科的专业特点,社会工作学系将教学、育人、科研工作与社会服务相结合,形成了一支既出色完成本职工作、又不懈服务社会的巾帼团队。9位女教师的主要研究方向和实务专长为家庭与儿童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医务社会工作、社会组织与机构管理等,发表了一系列颇有影响的研究成果,2018年人均SSCI期刊的发表量排名全院第一。
以赵芳教授为主要负责人的医务社会工作研究团队推动了上海市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通过研究和项目合作,推动上海各大医院成立医务社工部,并探索出一条特色鲜明的上海医务社工模式,成为全国学习的范本。其中,赵芳教授和付芳副教授作为主要撰写者,参与编写了上海市医务社会工作标准、上海市精神健康社会工作标准的撰写,是该行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作。
以陈虹霖副教授为带头人的老年社会工作研究团队,致力于老年认知症、智慧养老、积极老龄化、老年社区照顾等领域的研究,推动了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老年社会工作实务的发展。在该团队的推动下,上海启动“老年认知友好社区”,系科团队和诸多试点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开展老年认知症的社会工作干预。团队还在上海市诸多社区开展了积极老龄化的社区营造。
2017年以来,由社会工作学系多名女教师组成的团队积极参与对口支援、东西扶贫协作,在云南省永平县、西蒙佤族自治县持续开展儿童及家庭服务、小学教师的心理社会培训、当地各级扶贫干部的社会工作培训,并在孵化和培育当地社会服务机构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团队完成了一系列调研与实践报告,其中,《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困境儿童的需求评估与干预设计:以云南省永平县S村为例》、《未来可期:贫困地区农村困境儿童的职业启蒙干预与评估——以云南省永平县S村为例》获当年复旦大学社会实践十佳项目。在团队教师的督导下,永平“缘爱行动”服务中心《给大山贫困残疾人家庭的关爱》项目获得了2019年度全国青年社会组织“伙伴计划”四星项目。此外,这些活动为农村困境儿童与家庭播下了希望的种子。前后测数据显示,参与项目的建档立卡户儿童的自尊显著提升,他们对自己和家庭的未来也有了更多的信心和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