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典礼 | 院长刘欣教授致辞:追求真善美,摆脱风险社会的困扰

发布时间:2021-06-27浏览次数:485

      2021年6月22日下午,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2021届学生毕业典礼在第五教学楼H5301报告厅隆重举行。院长刘欣教授致辞,全文如下。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

      2021届毕业生,当你们学位帽上的流苏从右边被拨到左边后,不仅你们为自己学有所成欢呼雀跃,你们的家长和老师也为你们感到自豪!

      我谨代表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的全体教职员工,向圆满完成学业的你们表示祝贺!向养育你们的家长表示祝贺!向培养你们的老师表示感谢和敬意!


      去年,2020年,我们没有举行线下毕业典礼,今年的毕业典礼,也没像往年那样邀请家长和校友参加。为什么?因为,我们要尽可能地降低新冠病毒传染的风险。

      为了寻求安全,规避自然或人为的风险,社会形成了种种制度规范、组织机构和行为模式。这些结构性的因素制约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增加了社会活动的可预期性。它们有着确定性的常态外表,然而,在这种常态外表下却隐含着不确定的社会风险。交通规则管控着繁华都市的交通安全,规制着人们的行走方式,偶然因素却可能使遵守者遭遇不幸。医院是对抗疾病的机构,偶然的原因却可能使之成为一些疾病、包括新冠病毒传播的风险中心。朋友聚会是一种生活方式,在新冠疫情中,张文宏医生却提醒你要“防火防盗防朋友”。正如贝克尔和吉登斯所指出的那样,现代性和全球化,给我们带来的是一个风险社会。在现代社会的日常生活里,风险无处不在,它是植根于社会结构和制度安排之中的风险。

      但是,同学们,我们能因噎废食,抛弃这些制度规范、组织机构或生活方式吗?我们能废除交通规则吗?能拆除医院吗?能不再与朋友聚会吗?果真如此,我们面对的风险可能更大。作为训练有素的社会行为科学专业的学子,你们不难理解,公平合理的制度安排不但增进社会福祉,还是人性弱点的天敌。


      令人遗憾的是,世界上恐怕并不存在完美无缺的制度规范、组织机构或生活方式!因此,我们的人生历程、包括职业生涯,总是曲折迂回的。步入充满不确定性的风险社会,如何让自己的人生旅程更顺畅一些呢?我想给你们的建议是,通过追求真善美,努力去解决风险社会带来的困难和问题。

      同学们,走出象牙塔,你们要敢于求真,不要被带节奏,不要人云亦云。冯友兰先生说,“真的话就是与事实相符的话”。这句话听起来是一句再常识不过的话了。但是,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要在生活中做到季羡林先生所说的 “假话全不讲,真话不全讲”,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这世界多一些敢于讲真话的人,那么,遮蔽在结构安排之中的社会风险,就可能大大降低。敢于求真,据实而论,是我们探寻新方式,不断完善维护着我们生命安全的制度的前提。敢于求真,据实而论,才能纠正错误,让生活更美好,人民更有尊严。敢于求真,据实而论,你会给世界增加一道理性的光芒,给人类文明带来一份前进的力量!

      善是一种利他行为,更是一种包容的态度。对绝大多数在座的同学而言,迄今为止的人生历程,所经历的都是“学生”身份。你们的这一角色是与“教师”相对的。在温室般的校园里,绝大多数教师都会以很宽容的心态对待你们,教诲你们。当你去掉“学生”身份,主要角色转变成“员工”、“监理”或“老板”之后,你的上下级、同事、合伙人、竞争者,会像你的老师那样对待你吗?在这个高度分工的社会里,人们所占据的社会位置是十分多样化的。每个人在自己的位置上所看到的外部世界,所看到的他人,都不尽相同。如果我们总是从自己的站位和感受出发去责备他人,既不会让他人愉快,也不会使自己愉悦。正如亚当·斯密所说的那样,我们不能指望我们的同伴对事物的兴趣就像我们自己一样;因此,我们谈论关于自己的事情时必须有所节制。而人类交往中的一个重要障碍,正在于很多人缺乏这种节制。亚当·斯密的这些看法,在这个人人可以自媒体的数字化社会里,对我们仍不乏启发性。在议论他人、责备他人抑或向他人提出要求之前,要懂得换位思考,想象一下自己在他人的位置上,是否会做得更好?懂得与人为善就是于己为善,才能降低有着常态外表的人际交往模式、例行公事的行为模式中所隐含的社会风险,避免极端行为的发生。

      善的行为,不仅是对社会有利的行为,还包括那些维护自己尊严和利益、同时无损他人尊严和利益的行为。同学们,步入社会后,你们要学会善待自己。马克思就说过,当人们“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的时候,“人们就会像逃避瘟疫那样逃避劳动”。当不合理、甚至不合法的规则威胁到你的健康和尊严而你又无能为力时,在特定情境下的特定时间里,你用“躺平”规避的方式善待自己,不失为一种选择。但是,同学们,我更希望你们成为社会的脊梁,不是“躺平”,而是用理性和平的方式去“摆平”那些阻碍着我们全面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困难和问题,成为中国和世界文明进步的生力军!


      在商业化、数字化大潮的冲击下,我们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经历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凭借“520”、“521”谐音,两个看似浪漫美丽、实为诱人消费的节日被造就了出来。一些粗制滥造的短视频,迎合了肤浅的视觉需求,为发布者攒足了点击量;所谓的艺术欣赏变成了点击打赏。用美模照装点的广告,更是直陈城市文本的商业化逻辑。在这种艺术搭台经济唱戏的商业化逻辑推动下,我们的日常生活日益披上美学的外衣。这外衣不但遮蔽真实,无助于大众审美感受力提升,其碎片化、瞬息万变的内容还使人思考浅表化,缺乏反思性,而这又会增加由身份认同危机、民粹主义、极端民族主义等所滋生的社会风险。

      美固然是使人有某种感觉的形象,但却不止于感官所能及的有形有声的事物。放任商业逻辑驱使日常生活审美化,将耗竭我们自远古以来沉淀下来的审美心理结构和艺术感受力。我们要懂得去反思被商业魔咒驱使的日常生活审美化;懂得通过追求真善美改造我们的生活。正如列斐伏尔所指出的那样,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的细枝末节之处改造生活。同学们,从自我实践做起,为推动社会进步、维护人民尊严、追求社会解放的力量之美去点赞。从自我实践做起,对商业逻辑下肤浅日常生活审美化保持批判精神。从自我实践做起,把真善美内化到日常生活之中,“让日常生活成为艺术品”(列斐伏尔)。


      同学们,追求真善美,摆脱风险社会的困扰。让我们共勉!

     在结束讲话之前,像在往届毕业典礼上一样,我想请各位毕业生用一点时间,闭上眼睛回忆一下,为了你今天毕业,帮助过你的人有哪些?

      各位毕业生,请闭上你的眼睛回忆一下吧。能想起来多少人?很难回忆起全部,对吧?因为帮助过你的人太多了。此时此刻,不要忘记感谢你能记得和一时想不起的那些帮助过你的人。请各位与我一起大声说:“感恩所有给予我帮助的人!”

      2021届毕业生,让真善美成为你们人生旅程的守护神!愿你们绚烂多姿,人生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