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育才奖”是为鼓励上海长期从事高教事业并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由市教育发展基金会于1995年设立的一项奖励,旨在提高上海市高校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社会地位,调动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积极性、推进上海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近日,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公布了2021年“上海市育才奖”获奖名单。
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李煜教授
荣获2021年“上海市育才奖”!
李煜,教授、博导,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社会学系系主任、社会学博士后流动站站长、《社会学刊》副主编。
主要学术兼职有中国社会学学会常务理事、社会分层和流动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政治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和上海市社会学学会副秘书长。长期从事社会学研究,学术专长在社会分层流动、婚姻家庭、社会统计和研究方法等领域。曾在《中国社会科学》、《Social Science in China 》、《社会学研究》、《中国人口科学》、《社会》和等国内外权威、核心杂志发表论文数十篇;现主持国家哲社一般项目一项,曾主持完成国家哲社、上海市哲社规划课题、教育部攻关和国家重大课题的子课题、国际合作课题、福特基金和浦江计划项目等近十项。在社会分层和流动、教育不平等和研究方法等领域的学术成就获得国内外学者的认可。
2015年以来的荣誉奖励
科研
2015年,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一等奖
2018年,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二等奖
教学
2018年,复旦大学“本(专)科毕业生我心目中的好老师”提名奖
2019年,大学生科创优秀指导教师
2020年,招生先进工作者
先进事迹
李煜老师为学严谨,学术成果丰富,是学生们在学术上的榜样。他为人真诚,对学生有着深厚而真切的关怀,性格平和幽默,人生态度积极乐观,是学生们在生活中的榜样。李煜老师面向本科生共开设两门课程:《社会研究方法A》和《社会调查方法》。许多同学正是在这两门课上掌握了专业社会调研的基本方法,培养起了对社会学的学术兴趣。两门课程好评如潮,是深受同学们欢迎的社会学专业课之一。
《社会研究方法A》课程是面向多学科低年级、方法训练型课程,面临课堂规模大、课程应用实践要求高、多学科范式并存的情况等三大教学难点。李煜老师以“社会研究方法类课程教学实践研究”为题申请获得了复旦大学2020年度“本科教学研究与改革实践”的教改科研项目。尝试结合线上和线下相结合,以学习任务设计的“小步快走”模式培养学生学习的节奏感;以强化线上案例讨论弥补课堂互动的不足,并覆盖更广的学科知识、丰富学生研究视野;以“自主研究”为抓手,培养学生独立研究的实践能力,强化了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动机。课程以内容详实的课件、清晰的思路和幽默的讲解获得同学们的认可,帮助了一届届社会学学子顺利入门,感受到社会学专业的魅力。由于该课程口碑广为流传,修读该课程的人数从6年前初次开课时的6人,到现在不断增加人数额度至100人,被学生誉为“能真正代表复旦水平的课程”。
《社会调查方法》是社会学专业高年级专业课程,李煜老师不满足于当前国内教材略显陈旧的现状,结合最新调查技术的进展,以外在效度、测量效度和因果效度为核心,改革授课的内容模块,以问卷调查的科学性要求为基础,强调调查技术对社会现实的真实映射及其对理论检验的效力,培养学生实务操作和社会分析的专业能力。
在研究生教育中,李煜老师近三年来承担“社会学高级席明那(Seminar)”课程,该课程是针对博士生的一项科研教育的探索,尝试解决博士生从一个“课程学习者”到“知识创造者”的角色转变问题。该课程每届博士生需要修读连续三个学期,教学内容分别侧重文献综合和批评能力、研究设计、经验研究与理论对话以及教学能力的培养,以“相互拍砖”的研讨形式培养和锤炼博士生的学术批判和创新能力。课程取得良好效果,为博士生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和发表期刊论文打下扎实基础,也为提高文科博士生的培养质量探索一条有效的路径。该课程模式在2019年全国社会学教指委年度会议上交流发言,获得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
在课程之外,李煜老师常常担任同学们的实践项目、学术项目的导师,定期与指导的同学进行非常深入的交流,还开设《乡土中国》读书小组。近两年指导望道项目1项,莙政项目1项,曦源项目3项。其中指导的曦源项目“腾飞之后:比较视角下高校农村专项学生的适应融入与自我认知”参加2019年上海市“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得(社会科学组) 特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