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远:后疫情时代的社会韧性建设

发布时间:2021-03-18浏览次数:1873

编者荐语

      本次推荐的是我院任远教授在2021年发表在《南京社会科学》第1期上的论文“后疫情时代的社会韧性建设”。

文章简介


      新冠疫情是现代性不断深化下高风险社会的缩影。当下世界正面临着包括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危机、战争、恐怖主义、移民、难民、世界贸易体系调整等各种风险的挑战,带来不确定性、不稳定性的全球传递。在现代性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建设一个健康、安全和可持续的人类社会,需要应对高风险社会的各种挑战,需要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所带来的短期或者长期的冲击、地方性和全球性的冲击。

      从韧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来看,可持续发展不仅包括对发展过程的更高要求,包括提供可持续的资源环境保护、社会公平及社会生活品质的提高,及经济增长模式的改变和经济发展整体利益的提高。在另一个方面,可持续发展也包括避免发展过程的中断,避免对整体发展系统造成破坏。前者是一种创造性的建设,是创造新的发展模式的可持续发展;后者是一种韧性的建设,是维护发展系统运行的可持续发展。二者共同构成可持续发展的不同侧面。对于高风险社会来说,韧性建设构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机制。

      新冠疫情的巨大灾难给国家治理的最大启示是,社会韧性构成了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并支持国家和地方社会承受灾难冲击、缓解压力、阻止风险扩散和积极实现系统调整和恢复重建。通过以新冠疫情为例的分析,可以发现影响社会韧性的机制包括以下方面:社会资源的储备状况和供给能力影响面对外部灾难的承受能力,社会资本的厚度和社会保障的托底机制有利于缓解外部灾难的影响,科学的风险分级管控、完善的社区治理和专业及时的信息流动有利于阻止灾难冲击下的风险扩散,充分的社会动员和社会参与有利于实现灾难以后的社会经济恢复。

      后疫情时代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是,需要通过社会建设增强社会韧性,促进社会系统的结构性调整,增强社会在面对风险挑战时的应对能力。这需要通过加强社会投资,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构造智能社会,以适应现代性不断深化过程中的高风险社会,并在高风险社会中实现秩序、活力、健康和发展的持续性。人类社会有信心在一个不断强化的风险挑战中继续寻找前行的道路,通过韧性建设使人类生活得更加安全,并探索新的发展机遇和发展道路,实现人类福利的提高。

原文信息

      任远:《后疫情时代的社会韧性建设》,《南京社会科学》2021年第1期,第49-56页。

作者简介


      任远,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兼任中国城市研究网络(UCRN)管理委员会委员(2013-)、中国社会学会移民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2017-)、中国人口学会人口资源环境专委会副理事长(2020-)、上海市人口与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等。研究领域聚焦于人口变动和城镇化相关联的社会发展和政策研究。研究成果获得过包括国家人口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等多项省部级学术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