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本期推荐文章来自张琳琳青年副研究员及其合作者,发表于国际著名期刊。
Zhang Linlin, Gu J., An Y., The optimal delayed retirement age in aging China: Determination and impact analysis, China Economic Review, 2023, 79: 101972.
论文简介
当前,中国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2020年中国人口出生率降至8.52‰,人均预期寿命则达到了77.3岁,在低出生率和高预期寿命的共同影响下,中国老年人口抚养比逐年增加,达到了19.7%。与此不相宜的是,中国至今仍沿用1978年颁布的法定退休年龄政策,而且实际的平均退休年龄仅为54岁。因此,适时调整已严重过时的法定退休年龄规定,逐步推进延迟退休政策,可以缓解养老负担、劳动力供给紧张等刻不容缓的社会问题。
事实上,延迟退休问题也早已为政府部门所关注:人社部、发改委等部门早在2012年发布的《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就建议“研究弹性延迟领取养老金年龄的政策”;此后,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具体改革方案一直处于持续研究中;人社部在2021年6月公布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稳妥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与此同时,学界的主流观点也对延迟退休的影响持肯定态度,认为延迟退休不仅能减少人力资本浪费,更可以显著缓解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压力、提高养老金替代率,同时有效减少养老保险基金缺口,进而增强养老保险体系的可持续性。由此可见,无论是从现实状况、政府态度,还是从相关研究的主流观点来看,在中国施行渐进的延迟退休政策已成定局。在此背景下,该论文针对延迟退休年龄对居民的经济活动产生的影响以及与人口老龄化相适应的最优延迟退休年龄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具体地,该文采用包含居民总消费和闲暇的终身贴现效用最大作为最优目标,并将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引起的劳动生产率变化、社会保障体系和企业生产等延迟退休的影响因素一同纳入考察,据此建立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背景下最优延迟退休年龄确定模型;然后,借助于上述模型,考察了不同的延迟退休年龄对居民青年期和老年期消费、居民储蓄的影响;最后,为了在满足模型需要的基础上更贴近于中国现实,论文对中国居民闲暇偏好等参数进行校准,通过数值模拟测算出符合中国现实的最优延迟退休年龄,进而分析该最优延迟退休年龄对居民青年期和老年期消费等重要经济活动指标的影响。
本文的主要结论:第一,提高延迟退休年龄会降低青年期的最优消费,但会促进老年期的最优消费、居民一生的总消费以及经济体当期的总消费。第二,人口老龄化程度和居民老年期劳动生产率是影响最优延迟退休年龄的两个最主要因素,二者在2025-2100年间皆呈现出不断上升趋势,但其对最优延迟退休年龄的影响相反:在2075年之前,前者的推升作用一直处于主导;2075年之后,后者的抑制作用逐渐占优。在上述两个因素的影响下,中国最优延迟退休年龄呈现出先上升、在2075年达到高峰后开始下降的倒U型变化趋势。第三,经测算,若中国从2025年开始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将年均延迟退休时间设置为2-3个月是比较合理的方案。
作者简介
张琳琳,金融学博士,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人口研究所青年副研究员,上海市浦江学者和晨光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延迟退休政策与效果评价、人口统计与大数据技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