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本期推荐文章来自心理学系陈斌斌教授课题组的合作研究。
刘怡婷, 范洁琼, 陈斌斌. (2022). 婚姻质量对父母协同养育的影响: 基于共同命运模型的跨层中介分析. 心理学报, 54(10), 1216-1233
在家庭环境中, 婚姻质量是夫妻双方相互影响而形成的, 夫妻双方感知的整体婚姻质量具有相互依赖性。同时,在一个家庭内,夫妻双方需共同合作进行养育投入, 协同养育是双方与家庭环境共同构建的结果。不管是婚姻关系还是协同养育,在家庭中夫妻双方都会相互影响, 共同调节着家庭互动。因此, 有必要运用一种家庭层面的分析方法来探寻相互影响的双方相似的(共享的)或不同的(独特的)的感受与行为。
以往研究从个体层面探讨家庭层面的问题具有其局限性,至少在统计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即忽视了家庭成员内部的相互作用。鉴于此,心理学系陈斌斌博士课题组与华东师大范洁琼博士(范博士是我校心理学系复系后第一届本科生)采用一种称为共同命运模型的统计方法,通过同时收集夫妻双方数据进行分析,即超越个体层面本身所提供的信息,将个体层面间看似独立的反应进行作用联结。夫妻双方数据作为二元水平潜在变量的可靠指标以此关注预测变量和结果变量之间的二元水平关联,模拟了家庭层面内部的相互影响。
基于一年的上海家庭追踪数据结果显示,家庭层面良好的婚姻质量正向预测父母支持性协同养育。具体来说,当夫妻双方对婚姻关系的价值观念一致时,夫妻双方会朝着符合价值观念的方向努力,家庭层面整体的婚姻质量呈现良性功能,夫妻、亲子之间的情感和行为联结更加紧密。在孩子的养育上,父母双方更易友好合作,遇见问题共同理智分析与解决,形成良好的支持性协同养育。但是,当夫妻双方对婚姻关系的价值观念发生冲突时,家庭整体的婚姻质量易发生动摇,进而影响家庭夫妻之间、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沟通与行为和谐。在孩子的养育上,父母双方可能更多关注婚姻出现的问题,影响养育孩子的主动性与投入程度,缺乏齐心协力,甚至产生控制与敌意,导致破坏性协同养育。
同时,在育儿过程中,父母认知层面的教养意识与形态也尤为重要,教养能力感是积极育儿的核心。当家庭中父母婚姻质量良好时,双方在解决养育孩子的不一致问题中能够更好地对自己教养方面的能力进行感知与调整,并尝试以倾听、幽默等积极行为方式回应与支持对方,并尽可能避免指责、干涉、惩罚等控制性协同养育行为。
该研究基于分析家庭层面良好的婚姻质量和父母个体层面教养能力感的理解认知, 探寻了对家庭整体的协同教养的影响机制,为助力孩子在家庭中的健康成长提供依据。从理论意义上, 该研究基于家庭层面的理论基础, 为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依据, 并进一步促进了共同命运模型的发展。从实践意义上,该研究从家庭层面与个人层面共同思考,帮助家庭成员(如夫妻)通过维护良好的婚姻关系,提升自身的教养认知,以及促进父母间的协同养育来陪伴孩子健康成长,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共同命运模型是一种新型的统计模型,基本假设是一个变量会影响关系中两个或两个以上伙伴,这种影响对每个伙伴可能是相似的(共享的)或不同的(独特的)。共同命运变量通常被建模为具有两个指标的潜在变量——每个二元成员的作答数据作为一个指标来进行分析,并且,潜在变量中的每一个因子负荷均被固定为 1,以保持统一。共同命运模型基本内容是探讨伙伴群体层面上的相互依赖,模拟了伙伴群体之间如何相互影响,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伙伴群体之间关系与发生的事情。
图1 基本共同命运模型概念图
注:指标变量截距是自由估计的,共同命运变量的潜在平均值或截距被固定为0。
作者简介
陈斌斌,现任复旦大学心理学系教授,系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家庭与儿童青少年发展,近期主要研究议题包括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与积极发展、独生子女与多孩家庭心理机制、演化视角下的心理与行为发展、人类发展与社会政策等。相关论文发表于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Child Development,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心理学报》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等项目。现担任Journal of Research on Adolescence副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