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医学人类学》本科学程项目介绍

发布时间:2021-01-18浏览次数:1519

复旦大学《医学人类学》本科学程项目依托复旦-哈佛医学人类学合作研究中心展开,为复旦学生提供了了解健康、医学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领域跨学科前沿研究的机会与平台。


医学人类学“本科学程项目”实施方案


学程名称:

医学人类学

主题简介:

医学人类学是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生物学和公共卫生等领域在研究风格、视角和路径方面互为交叉、渗透和借鉴的一个跨学科前沿研究领域。本学程项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人文情怀、专业精神并有志于从事前沿学术研究的跨学科人才,他们将来或能够从事与健康、医学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研究,或能够服务于生物心理社会文化综合模式的当代医疗系统。基于此,由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历史学系、生命科学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联合推出医学人类学学程项目。

图片来自网络

本学程为学生提供较为完整的医学人类学修读方案,使学生对于包括社会医学化情境下生老病死的文化建构、医患关系、照护实践、性别与身体等议题的研究思路和概况有初步的了解,在一定程度上学会使用不同学科的研究工具,比如文化人类学的民族志田野研究、公共卫生的流行病调查。同时,能够将理论与人口健康、医务社工、社区医疗服务等领域中的实践结合起来。主要内容包括:由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历史、公共卫生、生命科学三个学院开设的学程课程;邀请本领域优秀学者担任指导,面向全国招生的健康与医学人文研究暑期学校;参与复旦-哈佛大学医学人类学合作研究中心组织的各种国际交流活动。


1.实施对象:

本校一至四年级本科生; 


2.学程证书申请要求:

1) 在附录中所列的学程课程中,至少修读15.5个学分,课程门数不少于6门;必修课程为:医学人类学、现代生物科学导论、流行病学、流行病学实践、人类学研究方法,计13.5学分;

2) 至少参加四次复旦-哈佛大学医学人类学合作研究中心组织的相关活动和实践: 

参与一次当代人类学讲坛的讲座;

参与质性研究工作坊活动一次;

参与“适老科技与社会发展”暑期学校中组织的实践活动(夏季); 

参与“复旦人类学日”活动(秋)。

注:如果学生全程参与了暑校,只需要再参加一个“复旦人类学日”的活动就视为满足了该项要求。


3. 申请人在本科阶段若达到上述要求,可向学校申请“医学人类学学程课”证书。

备注:

必修理论课:医学人类学(3学分)、现代生物科学导论(3学分)、

必修方法课:流行病学(2.5学分)、流行病学实践(2学分)、人类学研究方法(3学分)

五选一:医学史学(2学分)医疗和健康社会学(2学分)、社会医学(2学分)、医疗社会工作(2学分)、文化人类学(2学分)


4.如需咨询本学程有关问题,请联系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朱剑峰老师和潘天舒老师:jfzhu@fudan.edu.cn;tspan@fudan.edu.cn。

附录:“医学人类学”学程课程及替换方案

复旦-哈佛医学人类学合作研究中心 简介

为促进医学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和促进复旦大学文化人类学学科国际化和专业化的发展,复旦-哈佛医学人类学合作研究中心于2007年10月在复旦大学社政学院成立。哈佛大学亚洲中心主任、国际医学人类学领军人物凯博文(ARTHUR KLEINMAN)担任中心荣誉主任,潘天舒教授担任中方主任,朱剑峰担任副主任。理事会成员还包括其他来自复旦和哈佛的教职人员,如著名美国加州大学华裔人类学家阎云翔和詹梅(均为复旦特聘教授) 、美国戴维森学院的罗力波(复旦特聘教授)和佛蒙特大学的邵镜红(JEANNE SHEA)教授等。特邀学术顾问包括上海市卫生局副局长肖泽萍教授、上海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徐一峰教授、哈佛医学院陈宏图教授、复旦大学公卫学院严非教授和复旦历史系的高晞教授等。

在中心成立大会上,时任复旦大学校长王生洪教授向凯博文教授颁发复旦大学名誉教授证书。


医学人类学合作研究中心核心成员来自社政学院六大专业的跨学科团队,包括:纳日碧力戈、朱剑峰、赵芳、陈虹霖、桂勇、付芳、骆为祥、赵德余、吴国宏、陈侃、俞志元、张聪和丁玫等。

2007年10月复旦-哈佛医学人类学合作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复旦-哈佛燕京学社“文化与健康”医学人类学跨学科研讨会部分参会人员合影。


复旦—哈佛燕京学社“文化与健康”论坛是中心成立伊始与哈佛大学燕京学社成功举办的首个跨学科国际学术研讨会。从2008年起,中心与哈佛大学人类学系和上海译文出版社合作,推出复旦-哈佛当代人类学丛书,举办一百多次当代人类学论坛、质性研究工作坊和应用人类学与中国实践系列讲座,并积极拓展与哈佛大学人类学亚洲中心和哈佛医学院全球健康和社会学部、华盛顿(圣路易斯)大学人类学系和江苏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国内外知名高等学府和研究机构的师生课题合作和交流互访,在医学人类学项目合作以及课程建设等方面开始取得实质性成果。中心的主要研究项目包括:上海地区青少年精神卫生状况调查(田野研究部分)、多学科交叉视角中的上海老龄化社区的护理照料和社会科技与老年照护实践和突发公卫事件与上海老龄社区应对机制(云南大学新冠肺炎疫情应急项目)等。从2011年起,中心每年与上海人类学学会和复旦生命科学院合作举办复旦人类学日。从2018年,中心在复旦研究生院指导下,每年举办适老科技与社会发展暑期学校。


从2012年10月起,中心已经出版《复旦人类学之友》共12期(含医学人文专刊)、《政策人类学》特辑(上海人民出版社)和《复旦人类学评论》(以书代刊)。